2013-01-28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1029
2012年9月21日,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主席、春晖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大总出席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在济南举办的“2012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并作题为《汽车海归精英的责任和使命》的演讲,全文如下:
大家下午好!
参加这次理事会年会,我特别高兴。 这是我正式告别职业CEO生涯之后,首 次出席汽车行业的高层活动。回国之后, 我先后在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担任高层管理职位,为报效中国汽车发展贡献力量的愿望,得到了所在企业和行业领导 的关怀、支持,度过了一段同忧乐、共甘苦的难忘的奋斗岁月。退下来前后,邵部长等领导和朋友们,仍都在关心着我,我非常感动。本来,参加年会只是有机会和新老朋友见见面,聊聊家常,但是由于我 还是副理事长和汽车精英组织主席,同时,也在“二次创业”,向大家汇报一下近况,交流一些心得,是有必要的。
我想谈三点体会和想法,与大家分享、交流。
我回国既不是早,也不是太晚,可以说是在一个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回来。回顾我这一代人,从出国到回国,直至现在的经历,感慨比一般人更多。在国外的时候,读名校、进名企,努力学习,发愤工作,为华人争志气、争荣光, 也算是做到了华人高管的天花板。然后,赶上了中国汽车快速发展的良辰美景,逢上一个好时段,国内有需要,于是回国。回来之后,也比较幸运,一路很顺,虽然是干职业经理人,但其实也是创业。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回国?回国做什么事?发挥什么作用?别人也时常问起这些问题,论名和利,你在国外得到很多人难以得到的东西,放弃了,从零开始,去的又是国企,还能得到比国外更多的东西吗?
我觉得,我们这些人的作用和价值是在:
一、缩短中国与先进汽车国家之间的差距。包括时间上的差距、空间上的差 距、技术上的差距、管理上的差距。
二、夯实一些基础,或者说填补一些空白。因为有一些基础国内还没有建立起来,从而实现接轨。国外那些名企不仅 仅是有上百、几十年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上百、几十年积累的基础,其中包括技术和管理的基础,国内多数企业是有历史无基础。
三、培养团队和梯队人才。甚至于有可能的话,创造一些好的机制和体系,那样的话,即是离开后,培养的人和留下的机制与体系,还照旧发挥作用,继续贡献力量。这三个方面,就是回国人员的责任 和使命。
很多国外的同事和朋友,都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比如,我们在国外学到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甚至于掌握了核心技术、核心管理,也有能力去运作它们,但后它们派什么作用?报效祖国是比较一致的愿望,真正长期在国外才更懂得爱国是什么味道。但是,接下来的困惑:祖国真的需要我们吗?真的需要我们已经学到和掌握的技术和管理吗?有需要并应用它们的基础、机制、环境和土壤吗?这是多数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想回而没有回的原因。我的体会是国内需要我们, 更需要我们所掌握的技术、管理和经验。
去年以来,汽车人才研究会、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做了几大课题,其中有一个 “中国汽车海归精英环境发展报告”,这个课题很好,研究并回答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由于明荣秘书长明天将在论坛讲,我在这儿就不多讲了。这个课题,好就好在把海归创新、创业的环境作 为很大的话题摆上台面,进行正式的研究,解读各方面的问题,引起共同的关心和重视。去年的汽车精英组织年会上,中组部人才局宋局长就非常感兴趣,把报告要了去,全文登在了内部简报上。这个课题,国外的同仁也都很关心,我想,这是一个动态的、需要不断研究下去的重要课题。
我为什么讲汽车海归的使命和责任问题,因为现在国内企业引进海外高层 次的力度越来越大,回国创新、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汽车产业和汽车人才已经全球化。不管环境、机制、土壤怎么样,作为海归,尤其是高层次的海归精英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志向,特别是我这一代人,应该懂得并肩负起使命和责任。
汽车精英组织是邵部长发起的,因为信任我,让我担任主席。成立大会上,邵部长和万钢部长、苗圩部长都来了,很隆重。我在美国时担任主席的美中汽车交流协会和汽车人才研究会一起进行初期的组建工作,现在有更多的国外机构 也参与进来了。我还和邵部长一起对它的活动进行过探讨,做什么样的活动。和秘书处的同志也进行过研究,怎样发挥更好的作用。邵部长提出过汽车精英俱乐部的设想,我认为非常好。它是汽车海归精英团聚的平台,应该有活动,并且,应该成为国家和汽车界政策建议、技术 发展咨询的平台。同时,也应该为我们的 汽车企业发挥资源管道作用。我也是美 国“百人会”成员,所以,跟秘书处讲,这 个组织的成员增补要有条件,体现层次, 集中精华,可以学习一些“百人会”的做法, 它应该是汽车海归(包括国内和国外的 汽车精英)的“百人会”。
去年以来,我们每年办很高层次的年会,我都去了。我在想,通过汽车精英组织,我们的汽车人才引进、技术引进、项目引进,都可以发挥作用和价值,大家也很支持,也希望发挥这些作用。最近,秘书处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和合作,包括和丽莎一起商议底特律人才交流会,之前与日本、德国也进行了活动项目的合作,将来再到国外去开论坛,这些都很好,我们共同把邵部长交办的任务,继续做好做实。
很多朋友关心这个话题。我在北汽三年,和徐和谊董事长合作得很好,也很 愉快,他也希望我继续工作,但我的任期到了,而且年纪也差不多到了退的时候,我俩认真交换了几次意见,我表达我的想法,他也很尊重。这样,我就基本完成了职业CEO的任务。但是,我觉得自己的事做得还不够,还有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我刚才,前面讲到在上汽、北汽,实际上也是创业,因为很多工作是全新的,比如与国际上进行合作,引进技术、项目,或并购国外的企业,那么,我还可以 继续“二次创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点独特的工作。我们这些人大的优势是什么?是了解国外的情况,国外做了那么多年,身在其中,对他们的底很清楚,懂得怎么和他们打交道,怎么谈判,他们很难蒙我们。还有,很重要的,能够判断什么是先进的、优良的技术,哪个技术价值是什么,值多少钱。这些都是国内的人有欠缺的,也是哪怕身在国外,但不到那个职位不能了解和接触的。同时,国外有 一些技术和项目,不可以直接拿到中国来,需要过渡。
因此,我认为自己还可以做一些事,填补一些空缺,继续支持中国的汽车产业进步。于是,就创立春晖资本,从这春晖这个公司名字,就可以明白我的心意,报得三春晖的意思。有这个想法后,大家都很支持。准备了一段时间,现在,我可以借这个机会,向邵部长和汽车行业的 领导、朋友汇报一下情况,目前我们已掌握了一些海外的资源,包括项目和资金,如果国内的企业有心走出去,可以和我 们来探讨合作,我们主要做三件事。第一,引导并购;第二,参与投资;第三,共同管理,以促进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国际化。做这些事,也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今天,在这个年会上,见到邵部长、老付、董扬,和很多老朋友,赵福全、陈江,感到很高兴。说一点想法和情况,算是一个汇报和交流吧。最后,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