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981
各位领导,各位汽车界的同仁:
下午好!我非常高兴可以参加这个论坛,并有机会把清华大学在汽车学科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相关工作给各位领导汇报。
在汽车界,我们形成了两个共识:一、中国是汽车大国,但不是汽车强国。二、我们需要自主品牌。我们汽车工业发展得非常顺利,但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竞争非常激烈,而竞争又是五花八门的,但归根到底是技术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如何培养汽车人才、如何造就汽车人才、如何使用汽车人才是我们全行业的重要话题。而培养汽车人才最基本的阶段是大学,所以,我们全行业应该重视和支持在大学里如何培养汽车人才。
首先简单介绍清华大学汽车学科的基本概述。
汽车工程学科发展历程:1932年,清华大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系设立“飞机及汽车工程组”;1952年,汽车工程专业本科生正式教育;1980年,恢复了清华大学汽车公开系。清华大学将近有80年的汽车学科的人才培养,有将近60年汽车本科教育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我们希望学生可以得到非常均细的培养,适应行业的需求。我们拥有18名教授,他们均有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人才培养上我们有科研的机构,包括国家重点的汽车试验室、行业研究所、地方合建新工程中心以及国际汽车企业合建的相关研究中心。但是,很遗憾,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和国内几个大企业联合起来建立研究中心,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和国内主流企业联合建立研究中心。
在中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发展过程中,我们大学到底能做什么?我们要坚持清华大学长期所形成的办学理念:“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个职能”。人才的定位,我们要面向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汽车所带来的重要社会问题,培养高层次,符合汽车工程领域的骨干创新人才。
我们的人才培养的理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学习汽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我们要培养学生勤于实践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体验科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技术管理的结合。
我们注重在人才培养,强调实践性、研究性、国际化,同时要与行业相结合。
我们的举措之一是在培养人才理念上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工作。实践性的人才培养,我们强调的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认知实践,基本技能训练实践等等。坚持高标准生产实力,强调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每年设立了30多个研究项目,作为我们科研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积极举办行业人才高级研修班;设立“孟少农励学基金”等等。鼓舞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参加实践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的举措之二就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通过研究型“教——学”的理念,通过从知识传输型到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探索实践的培养,真刀真枪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等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手段,解放思想,引导学生敢于创新,锻炼实践能力。
我们的举措之三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我们要把学生培养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把握最新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可以以下几方面着手:1、多元化。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引进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教授,通过各种途径输送年轻教师到国外去进修学习。2、英文课程建设。3、亚琛项目。4、米兰工业项目。5、博士生的培养等等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科具有悠久的人才培养历史和完善的支撑体系,明确了学校的任何工作是为了支撑人才培养的理念。在汽车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强调要积极面向汽车产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突出我们的实践性、研究性、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坚持办学理念,培育行业英才是我们汽车工程系的使命。我们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为我们国家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为国家汽车工业的腾飞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