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985
新能源汽车“理想国”
——专访有德机械中国区董事长刘小稚博士
“你可以想象,有那么一个小镇,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行驶着新型的电动汽车,电机可以装在四个轮子上,通过电控可以侧着开、竖着停,而且安全、节能——它代表着自由、环保,是能源革新、技术进步的象征,那将是一座令世界向往的城市。”这就是刘小稚的理想国,也是她为之奋斗的事业。
巾帼英才刘小稚
在强者云集的汽车世界里,能够跻身最顶尖的技术专家和企业高管并非易事,而其中成功的女性尤少。刘小稚——有德机械中国区董事长,原通用汽车大华地区首席科技官和总工程师、通用台湾总裁、通用总部概念车设计总监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巾帼英才。
刘小稚,生于陕西、长于青海、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留学德国,化学和电气工程博士。刚到德国的时候,刘小稚不会一句德语,甚至学历也不被承认,于是她从本科念起,七年多就获得双博士学位。在学制严苛的德国,这样的成绩堪称神奇。对此,刘小稚却笑称:“我对分数的要求没那么高,85分就很好。”
刘小稚毕业后进入通用汽车欧洲部门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她在一个团队中扮演主要角色在中国建立了四个合资或独资企业和数多个技术转让合同,为通用汽车进入中国市场铺平了道路;在担任通用汽车大中华地区首席科技官和总工程师期间,她积极推动企业和科研的合作,大力推动新型燃料汽车的研发,致力于推动三元催化剂在中国的研究及应用,成为国内首位推动无铅汽油的使用者。2001年,刘小稚被派到台湾任通用汽车台湾总裁。因为是台湾第一个担任CEO的大陆人,她的举动格外受到外界关注。刘小稚也不负众望,两年多使公司亏损由1500万减少至400万美金,三年离任时以转亏为赢,树立了公司的良好形象,可谓功绩卓著。2004年, 刘小稚重回通用汽车美国总部,带领着横跨各个部门的团队,负责并制定了公司整车电子、控制、软件集成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
优厚的报酬、稳定的职业、风光的头衔,但刘小稚的志向显然并不在此。2005年初回国不久,就向通用提出了辞呈。“做自己的事业”,成为这位智慧超群、满怀豪气的汽车界巾帼英才的追求。在福耀做了一年余总裁,创立自己的公司,为数个中国私企提供先进技术、业务拓展、战略规划方面的帮助,在汽车、环保等高端论坛上频频亮相——如今的刘小稚在能源、环保、汽车电子及技术领域中奔波忙碌,从事着更有意义的工作、创造着更多的价值。
汽车工业的未来
从业多年,刘小稚奔忙于美国、德国、中国等各地,亲历了中国汽车快速发展历程,更深刻体会到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通用的时候,刘小稚就致力于将世界先进的汽车技术引入中国,现在她更是将中国的企业推向世界,其中包括像福耀这样的很多民营企业海外业务的拓展。
“我不愿意把中国的汽车工业看作一个局部,更愿意看到它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事实也正是如此。”刘小稚说,“中国三十年汽车工业的发展,无论从技术、制造、社会(包括公路、管理、智能化以及与汽车制造有关的一切)各个方面,都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培养了很多人才。现在中国虽然成了新车注册和整车销售发展最快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继往开来,在发达国家一百年来汽车工业发展精华的基础上,继续为整个世界的汽车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汽车工业是由消费者来引导的。当人们收入达到一定可能性、对生活指标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多自由的时候,就会拿出一部分钱放在汽车消费上。”刘小稚认为,传统内燃机车不论是产品还是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这是汽车工业百余年积累的财富,但关键的问题是能源,有一天石油枯竭了,传统的内燃机车将成为废铁。因此,开发新的汽车是能源和环境的需求,不能等待。
“现在,美国、德国、日本很多主机厂都在努力开发电动汽车,成立电池研究实验室,电动汽车的研发从未变得如此重要。目前,混合动力车已经在电驱动结构方面有了足够的经验,如果今后20年得到高速发展,只需要把混合动力的电池换成燃料电池,纯电动车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中国要想在汽车工业的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前面,需要集中精力,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快的时间做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刘小稚十分坚定地说,“人类社会一定会走到燃料电池的时代,我们需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认准了就一直走下去。”
挖井理论
虽然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已得到普遍认可,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开发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崭新的领域,而这一领域所涉及的分支则更加纷繁复杂。比如电动汽车最重要的三部分是电池、电控和电机,而每一部分里面都有很多细分,就就电池来说,电池本身(单体, 模块)、电池材料、电池充放电、电池管理 (机械子系统,电热管理子系统,电控子系统)以及电池的系统的整体优化和批量生产,都需要有人去做。
对于如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刘小稚有一个形象的挖井理论:“很多人同时去挖井,每个人都用最好的技术去钻,钻到最后发现大家找到的是同一个水源。如果在挖井之前,一个人去开发钻头、一个人去研究电机、一个人组装钻机、一个人去勘测地势,所有准备就绪后统一去挖,就会既快又省力地挖到水源。”
“电动汽车也是一样,这一领域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大家可以充分的分工合作。我们的资源就那么多,如果大家都去发展一个方向,顶多在某一方面有一定不同,而不会对整体的发展起到合力的作用。电动汽车的开发需要很多资源包括人才和资金,如果大小厂家都一拥而上,那么出来的产品很可能就只是一些简单的拷贝,这是资源的浪费。”刘小稚说,“上汽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都有一些分部,东风是主攻纯电动车,一汽混合动力已经开始批量供货而且做得比较好。这些厂家都有一定的共识去开发新能源汽车,而且有不同的方向和自己的特长。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进行足够的交流和良性的竞争,这是能够正向和加快发展。当然,这需要共享技术平台,也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需要政府、协会、大学、企业达成共识。”
新能源汽车“理想国”
毋庸置疑,传统能源枯竭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从今天开始到未来那个时代,我们需要为包括汽车在内的工业找到新的可替代能源。风能、太阳能、氢能,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等待着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高效利用。
“未来的一百年间,高效率小型直喷发动机、混合动力机、各种电池的电动车以及燃料电池车会长期并存”。刘小稚说,“在这个过程中,电动汽车的研发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汽车本身的试验和开发,与电驱动有关(电机,电控,电池)的技术和开发显得更加重要。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通用汽车就开发了电动汽车,尽管电动汽车的原理和应用当时已走向成熟,但因为一方面镍氢电池的昂贵,另一方面电池多次充放电后里程数达不到行驶的要求,加上充电时间过长,使得电动汽车没有在商业上得到认可。今天的混合动力电驱动车系统技术,纯电动车技术都是基于二十多年来不断发展的技术和经验。在电驱动和电池技术应用加快发展和同时,我们也应该开始智能电网的开发和应用。想象未来,当几亿辆电动汽车开始使用时候,需要充电,地球上但是有那么多的电站吗?曾有统计显示,如果美国所有汽车(保有辆是2亿辆)全部是电动车,为了不影响民生和工业,需要新建几百个电厂。但如果通过智能电网充电,让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和谐而有计划,使充电时间和用电高峰交错,那么美国只需增加数个新电站就可以解决问题。现在,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电池上,但同时也应该考虑电网本身的负担,做好长远的规划。”
谈及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刘小稚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心动的场景:“你可以想象,有那么一个小镇,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行驶着新型的电动汽车,除了时代化的设计和外形,电机可以装在四个轮子上,通过电控可以侧着开、竖着停,而且安全、节能,零排放——它代表着自由、环保,是能源革新、技术进步的象征,那将是一座令世界向往的城市。当然,在电动汽车完全占据主导的未来到来之前,目前也可以尝试建设小规模的示范区域。比如,在一个不大的城市,路况条件很好,行车路程固定,电池可以基本实现往返,有便捷的充电站、加氢站,另外这里的市民有自觉的环保意识,地方政府也愿意为给予积极的支持,制定一些政策,比如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进行比较多的补贴、对传统内燃机车进入城市进行限制或收费等等。当然,这需要很大的魄力和周密的规划,但只要敢于付出,我相信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后记:印象·刘小稚
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中,刘小稚不紧不慢地陈述着自己对汽车的热爱、对环保的关注、对教育的焦虑、对道德的坚守。其间,耄耋之年的父母打来电话,刘小稚在电话这端安排着老人的生活,细致周到、井井有条。为理想的事业打拼的刘小稚大部分时间在各地奔波,然而,她并没有忽略做儿女的责任,因为那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纯真的名字、温柔的笑容、优雅的谈吐、智慧的思想、传奇的经历、成功的事业,这就是真性情的女中豪杰刘小稚。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新闻部 陈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