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963
中国,未来世界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董扬
尊敬的邵部长、苗部长、张会长、各位领导:
我非常高兴参加这个活动。我今天首先想说的是我们汽车工业协会对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估计,我把它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中国汽车产业即将成为世界汽车最重要的部分”,第一是最重要的部分,第二是即将成为,但现在还不是。
刚才很多同志提到了汽车产销的数字。去年中国生产了934万辆汽车,占全世界的13%,这个比例已经比过去增加了很多,但是还没有增加到15%、20%、30%、40%这样的数字,在国务院规定什么是大企业的时候,就是15%,我在北汽做了7年总经理也没有达到15%,所以可见13%这个数字还不够大,还不够强,没有自主品牌。从另一个角度讲,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中国汽车产业可以说是一花独放,一季度生产增加了2%,销售增加了4%,这个数字是很令人鼓舞的,特别是3月份生产了109.5万辆,销售了110.97万辆。这里我还想讲一个不同的意见,张会长说国家投了很多钱,鼓励汽车产业的发展,现在反过来算一笔帐,假设汽车产业今年没有政策,下降5%和有政策并且通过全行业的努力增加10%,那么就差15%,汽车行业每年向国家交的税收是2000亿,增加15%是300亿,我们没有愧对国家对我们的支持。
现在一些海外媒体在炒作中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我不认为我们已经成为第一,我们只是暂时成为第一,不具备实际的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分析一季度的产销,我们协会认为还存在几个问题:第一,结构性的问题仍然存在,现在商用车不好,特别是商用车里面的运输车不好,整个国家的物流还没有起来。第二,我们的产销数字增长了很少,只有2%-4%,我们的销售额和利润是负增长,这和以往不一样,以往总是销售额增长高于产销,利润高于销售额,今年可能是倒过来了,所以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第三,今年出口下降已成定局,因为世界汽车市场到现在看不到复苏,所以我觉得今年的形势还很严峻。我们非常希望调整与振兴计划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我们协会会全力配合政府做好这一点。在这里我要明确地呼吁一下,各地限购汽车的措施一定要取消,一定要全面地理解中央的精神,坚决贯彻扩大市场的措施。
中国汽车产业即将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也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没有变,继续在发展,汽车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好的。我们预料今后十年之内,可能是十年,每年会以100万左右的规模增加,中国一定会在近期内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而且再过一段时间,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中国会全面进入汽车社会。这是我的第一点想法。
第二点,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认为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有国际经验和世界眼光的人才。我想起2001年,我有一次拜会竺延风总经理,我问他怎么当总经理,那时我刚开始当北汽总经理,他告诉我三条,其中一条就是要有人,有了人就能有项目,有了项目就能有钱,有了钱、有了项目以后就能有发展,我觉得非常的正确。第二个是我在北汽做总经理期间,有一位海外回来的女士,动员我收购通用和德尔福。当时她的意见是银行里面有钱,中国有汽车概念,你们应该去。我告诉她我不能去,我没有人,我现在手里几乎没有一个能懂美国法律、懂国际大公司管理的人。这些故事都说明我们非常需要有国际经验和世界眼光的人才。而且在自主品牌的发展方面,也需要这样的人。现在我们的自主品牌的发展不是中国和中国的自主品牌的竞争,我们是在全世界和世界品牌竞争,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具备国际经验和世界眼光的人才,我们才能在这场全世界的竞争中打赢。
第三个方面,现在正是一个吸引海外、吸引全球汽车精英的最佳时机。我认为无论从国内的条件、还是国际的条件都说明了这一点。我举万钢部长和汪大总总经理两个例子,他们两位都是在海外有着很好发展的精英人才,现在在我们政府、汽车业界都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同时全世界的经济危机,也使得海外人才有了更大的向国内流回的可能。
第四点我想说全球汽车精英组织的成立恰逢其时,这里我还想特别表达一下邵部长您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现在这个时候组织这样的组织是我们汽车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制胜因素,我相信在这个时候成立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说小虞会长2003年在底特律只是一个预演或预热的话,现在已经到了可以开始行动的时候了。
最后代表汽车工业协会表一个态,我们坚决支持全球汽车精英组织搞好工作。我们协会是干什么的?协会就是政府、行业、企业的助手。我总结出一句话,协会永远站在第二排:制定政策的时候政府站在第一排,我们站在第二排;市场打拼的时候企业站在第一排,我们站在第二排;吸引人才的时候你站第一排,我站第二排。我们协会一定支持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发挥很好的作用。
最后我建议我们共同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中国成为汽车工业强国而共同奋斗!谢谢大家!
(本文系作者在全球汽车精英论坛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