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新闻中心

联合年会暨论坛及GAEC活动

万 钢:为做强中国汽车产业努力奋斗

2012-12-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858

抓住历史契机 推动创新发展 为做强中国汽车产业努力奋斗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万 钢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世界上主要的汽车大国政府积极行动,在大力寻求产业振兴良策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坐标。中国汽车产业同样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

选择的智慧,常常来自历史的昭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而每一次科技革命,又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引擎。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又面临新一轮转型。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将重塑全球经济的面貌。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能源技术领域的突破很可能会扮演主要角色。可以预见,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将催生一系列和新能源有关的新兴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向新的方向发展。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大有利条件

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其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了包括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在内的世界汽车大国的目光。对具有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来说,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又将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选择。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我相信,中国汽车业必须而且能够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抓住百年一遇的历史契机,加强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汽车业强国的梦想。我认为,我国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拥有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在能源匮乏、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之时,在全球经济低迷、汽车行业受到影响的形势下,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和利润增长点。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制定并实施了支持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规划。

今年3月19~23日,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13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举办了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为博览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京的中央领导都参观了此次博览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开发新能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的工作尤其不能放松。

第二,我国已经具备比较好的基础。从本世纪初我国就开始设立了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1998年底,启动了清洁汽车的行动计划;2001年,启动了电动汽车的重大专项,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近10年的攻关,缩短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目前已经基本掌握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零部件体系,开发了一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初级产品。我国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永磁电机、燃料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方面具有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和产业化市场的优势。

第三,前期小规模示范与国外发展经验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过去的数年间,我们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株洲等城市开展了新能源汽车的小规模示范应用,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推广提供了运行和产品维护的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600多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奥运会比赛、志愿者服务用车、公共交通提供了服务,不仅为实现奥运核心区零排放、奥运周边区的低排放立下战功,也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也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提供了保障。

维护和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也是在维护和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都出台了振兴汽车产业的政策。我国政府采取的三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措施,大大拉动了中国汽车的消费。

1.6L及以下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对在国内十几个城市的公路交通推广千辆以上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财政补贴;对农村使用的低于1.3L的小排量汽车给予财政补贴这三项政策,使我国汽车工业在市场寒冬中感受到政策的暖意。我国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财政政策、工业标准体系建设,在现在和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将聚焦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我们有志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向主流,成为我国汽车工业腾飞的基石和重点。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支持力度将不断增强

在“十一五”末期和“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持续不断地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将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支持力度,加快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

一是要继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促进技术水平持续提高,推动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财政的优惠和产业政策的扶持,进一步开发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建立动力模块的生产体系。

二是科技部联合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首先,在我国的公共交通领域,如大客车、出租车领域,率先推广低排放、零排放汽车。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国汽车现在的保有量还不够大,有车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应采取多种政策,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效率比较高的公共交通中广泛应用,使广大老百姓都能享受到科技发展的成果,享受到公共政策的福利。

三是要积极组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国家将给予大力支持。经过各方努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联盟将于4月下旬成立,企业将通过共建科研基地实现联盟间企业的资源共享。通过整合全国优势资源,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各环节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重点突破关键瓶颈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总体研发体系,更快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

四是继续大力支持汽车技术创新。力争在传统汽车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技进步规律的必然要求。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是要丢弃传统汽车技术。相反,我们要在充分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花大力气推动传统汽车技术的发展。在科技部的“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汽车有两个专项课题,一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一是汽车先进技术。我们既要继续开展新兴动力系统、动力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门技术的研究,也要进一步加大汽车电子、高效内燃机等传统技术的研究;既要研究产品技术,也要研究工程化、产业化技术;既要研究面向近期和中期的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也要抓紧时间、下大力气研究面向未来的燃料电池战略技术。近期和远期的结合,新兴和传统的并重,产品和工程的兼顾,是我们在国家汽车研发布局中的最大特点。

汽车业要为新一轮的发展未雨绸缪

坚决执行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我国汽车工业的各方共同努力,使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应对此次危机的过程中,做强做大。

首先,汽车企业要高度重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汽车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节能减排流程的创新上做出努力。生产出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符合广大消费者要求的汽车产品,达到性能和价格的最佳配合。只有通过实际的努力,才能够使我们的汽车工业从整体上做大做强。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历史新高,给了我们启示:坚持我们的发展方向,努力推进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我们的产业就可能在逆势中发展,也就可能在这场经济下行的危机中取得新一轮进步。风雨过后,我国汽车工业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着眼长远,我们要解决中国道路交通的问题,必须看到我们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上仅仅迈出了第一步。10多年前开启的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只不过是走到了产业化的前端。从长远看,我们必然要走上零排放的第二步。我国人口众多,要让人们都能享受到汽车发展中的技术恩惠,必须在面向未来的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零排放汽车领域做出更多努力。

过去的几十年,奠定了今天的基础,而我们今天的起步,也不要忘记对未来的使命。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自主创新的关键时刻,企业要携手共进,既要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做大做强而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