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新闻中心

中汽人年会暨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

邵奇惠:继续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发展汽车产业

2012-12-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969

继续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发展汽车产业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    邵奇惠

各位理事、各位嘉宾:

今天,我们在武汉举行理事会2008年会暨论坛,汽车行业政、产、学、研的同志都积极参加。我们2006年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成立大会,2007年在长春一汽召开第二次年会,今年又在东风举办年会,这样的办会方式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这里,我向大家表示感谢,特别要感谢东道主东风汽车公司和徐平总经理,也要感谢中国人才研究会李有慰会长亲临会场作指导。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我们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的上级组织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管辖的中国人才研究会,所以李会长来参加我们的会,是对我们极大的支持和勉励。

今年的会议是在十分特殊的形势下召开的,全球汽车行业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刚刚听取了前面几位同志的发言,大家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贡献了自己工作的心得和体会,也谈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实现中国汽车产业更好发展这些方面的思考。尤其是张小虞同志刚才总结性的发言,已经对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做了全面的说明,我没有更多要说的,就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两点个人的想法:

第一点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结合产业的情况,对世界金融危机进行深入认真的思考。我总的感觉,目前汽车行业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有重视,但重视得很不够;有体会,但体会得很浅;有思考,但思考得够不深入。这对我们整个行业来说是很危险的。这次金融危机是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甚至可能超过1929年金融危机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由于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和社会地位,我们也许还没完全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对这次金融危机只是关心和关注而已。但是不管我们担负什么责任、在什么岗位工作,都必须继续解放思想,结合产业的情况,对世界金融危机进行深入认真的思考,这样,我们的汽车产业才会健康发展,否则将很难应对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

譬如我们可以想一想,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究竟怎么样?现在美国三家最大的汽车集团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如果再没有相应措施,很可能会导致破产。我们汽车行业的同志,包括我本人,都没有想到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那么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到底会怎样呢?这个问题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比现在的状况严重得多。很多著名经济学家都说最黑暗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到。中国作为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模式都相对自成体系,开放的程度和对世界的依赖程度还没那么大,所以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不是马上就会直接反应出来。但是,冲击不是不会来的。许多人估计,这次危机对包括汽车业在内的制造业的影响会在年末开始,并一直持续到明年或后年。

譬如我们还应该思考,金融危机仅仅是一个金融或经济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许多中外有识之士都认识到,这次金融危机是对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根本性的、颠覆性的检讨。多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奉行利润至上的理念,盲目扩张,将市场奉为神灵,并企图将这一模式扩张到全世界。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搞市场经济是完全正确的,中国这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是中央提出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和世界上搞的市场经济是不是一样的呢?是不是只多了一个形容词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多少是一样、多少是不一样的呢?我看可能我们都很难做出准确的回答。而现在的情势是逼得我们必须要回答这些问题,否则就不能从这次金融危机中摆脱出来,得到应有的经验和教训。现在看来,已经不是一个经济或金融问题了,简洁的说就是美国模式到底还能存在多长时间的问题。我们汽车行业经常讨论美国模式、日本模式、韩国模式、巴西模式,还提出我们自己的中国模式,实际上是对市场经济模式的深刻探讨。在我们这个行业,把金钱至上奉为神灵的大有人在,好多事情都以赚钱多少作为标准,这和我们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多不相容之处。

譬如我们还应该思考虚拟资本主义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现在虚拟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影响着这一代人的思想和这一代的产业。互联网的扩展为我们的工作、生活、科研带来了极大的好处,离开互联网我们无法生活,但它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虚拟经济在许多人头脑里已经成为发财的主要途径。所谓虚拟资本主义就是不需要直接的投资、新的技术和装备,甚至不需要更多更好的商品,只要通过金融资本象征性地无限流动,就可以获得巨额利润,就像一句电影台词一样:我们什么也不生产、什么也不需要,我们只创造金钱。现在很多人就是在走这条路。事实上,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虚拟经济存在的基础。举个例子,由三鹿事件引发的中国乳业危机就是虚拟资本主义发展造成的结果。中国乳业集团的发展既不是植根于奶牛业的发展,也不是植根于乳制品产业的发展,更没有植根于乳制品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管理的存在,主要是和金融资本的结合,并依靠这种资本的结合,同时得到了与某些有权势的政府人员的结合,导致这些乳业集团一下子发展得很大。但事实上牛还是那些牛,饲养方式还是没变,奶制品的生产企业还是那套技术,管理还是原来的管理,所以出问题是必然的。现在大家都把目光盯在三聚氰胺上,说明我们还没有能够或者说不敢去正视这个产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那么汽车产业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我现在先不去说它。所以,我们不从技术、装备、管理和基本模式上去考虑如何实现发展,就一定会误入歧途。所以我建议,我们不妨结合产业和企业的情况,从体制上、理念上、方法上、发展模式上、管理机制上以及企业文化方面进行探讨和反思。去年我就预言企业的早衰一定会出现,现在来看有些汽车企业的日子确实很难过。所以我们应该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利用这个教材,去很好地思考一下问题。

第二点就是面对空前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要善于抓住百年一遇的机遇来发展我们的产业。一些有识之士提出,我们可以从危机中找到产业发展的机会至少有两个:一个是结构调整和国际并购的机会,因为不管是参股还是并购的形式,都可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拥有有核心技术公司的股权,因而也就拥有了我们渴望的核心技术。当然,并购也要量力而行,有时也会存在陷阱。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好多大的国际企业集团都到中国来建立总部,我们该怎么把握,需要重视。第二个机遇是目前是吸引全球高端技术人才的最好机会。没有困难的时候,在美国这样一个天堂的国家里生活,很少有人像汪大总、许敏这样回到中国来,他们是在自己事业上升的势头中,怀揣一种爱国主义情怀回来的。但是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是爱美国、不是爱中国,所以要把这些人才吸引过来,就有可能在美国缺少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情况下做这件事情。昨天李绍烛同志跟我说,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发展就是美国网罗了大批德国科学家到美国,我很同意。所以我们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要在人事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有系统、有组织地引进一些对我们行业发展有好处的人才,我希望更多像汪大总、许敏这样的同志能够共同把全球汽车精英论坛这个组织共同建立起来。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下汽车人才研究会的工作建设。2008年,研究会在专家队伍建设、交流培训、理论研究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推动了汽车人才工作的发展和汽车人才队伍的建设。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可以说是生机勃勃,今天还审议通过一个提案,要建立全球汽车精英论坛,这些工作都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理事会的制度建设也开始步入正轨,如年会制度就已经形成并运作得很好,还有会费缴纳与收取工作也在进行但仍需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我希望各位理会单位要考虑承担一定的会费。今后,我们要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开展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人才合作与交流,我也请大家切实地支持研究会的工作,尤其请中国人才研究会的领导多关注我们的困难、多支持我们的工作。

这次年会在东风召开,徐平总经理很重视、很支持,东风公司上下为这次会议也都花费了很多精力,作了精心准备。我们上午在这里开会、下午还要去参观东风的厂区,这种做法延续了我们去年在一汽的方式,我觉得非常好。汽车企业之间就是要多走动、多学习、多借鉴,切不可固步自封。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这种相互之间交流沟通的机制就会逐步巩固,协作共进的成效就会渐渐显现。

经过各方协商,理事会接受了广汽集团的邀请,明年年会在广州召开,我们期待着09年和大家在广州相逢!

谢谢大家!

(本文为邵奇惠理事长在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会2008年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