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荣:我国汽车人才队伍发展的方向

2012-12-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883

我国汽车人才队伍发展的方向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朱明荣

按语:中国汽车高端人才发展研讨会暨2008年度中国汽车全明星阵容评选颁奖典礼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中国汽车界最具专业品质、最具影响力、最具前瞻力的评选活动之一,“全明星阵容”评选活动经过五年的精心打造,已经成为我国汽车行业优秀企业家、优秀职业经理人选拔和表彰的高端平台,同时为我国汽车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了标杆。未来我国汽车人才队伍究竟该如何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同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摘自其在颁奖典礼上所作主旨演讲。

当前,我们正处于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的关键时期,汽车人才队伍的建设,相对于飞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仍然明显滞后,特别是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汽车人才结构性匮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制约中国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要全面打造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汽车人才队伍。结合汽车产业和汽车人才的特点,汽车人才队伍建设,或者说汽车人才发展的方向,应当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特征:

一是复合型。现代汽车产业可以说是一项以大工业为基础的管理、技术、经营全面集成的产业,仅在设计、技术方面,就综合了机械、电子、材料、能源、环境、人体科学、社会学、美学等多门学科。随着中国汽车工业逐步走向一体化经营运作,需要将人才放在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去考虑,能有效整合汽车设计、原材料采购、整车生产、配件供应、销售网络、服务渠道等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复合型汽车人才,将会成为中、外企业的竞争焦点。未来几年,具备现代管理与汽车技术背景的企业领导人才、具备文化背景与人文思想的汽车设计人才、具备汽车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具备汽车销售背景的IT人才以及具备贸易、金融背景的营销人才,将是中国汽车工业进步的中坚力量。

二是国际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汽车工业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开放体系,我国汽车正努力走向国际市场,外国汽车正踊跃闯入国内市场,整个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知己知彼,我们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通过培养一大批精通外语、具备专业知识、有较强社会活动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国际型汽车人才,了解国际汽车工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将外部的智力资源为我所用,才能更清楚、更深刻地了解国际汽车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才能适应汽车国际化经营,才能参与汽车国际竞争。

三是开放型。我国汽车工业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各大汽车企业或集团遍布国内不同省份,既有合资派系又有本土派系,但不管怎样,大家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的共同目标而孜孜奋斗。当前国内外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邵部长一再指出,我们鼓励竞争,但更应该倡导合作,作为汽车人才如何秉持一种兼容、包容、宽容的心态,屏弃门户、派系、地域偏见,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加强产业各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优势互补,将成为新形势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模式。

四是创新型。汽车产业体现了一个国家工业制造的实力和水平,中国汽车工业要崛起,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是关键。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相比发达汽车工业国家,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才刚刚起步,创新型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国外,尤其缺乏汽车产品创新研究、开发和制造的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作为创新型汽车人才,应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不仅表现在实干精神和竞争精神上,更表现为一种敢为人先、不断进取、求新求异的观念和意识。

五是战略型。大力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积极打响汽车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汽车工业正面临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经济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考验,在座各位都是来自我国汽车企业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领军人才,在本职工作中充分认清形势,树立战略思维非常重要。不仅领导人才需要考虑战略,非领导人才也要具有战略意识、全局意识,来自研发、制造、销售、管理、服务等各领域的汽车人才都要参与战略的谋划,形成整体功能,才能共同实现汽车工业的战略。

如果说,我们的汽车人才,尤其是领导人才身上,具备了这五种元素,那么,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道路,并不遥远。中国的汽车发展需要人才,中国的汽车发展也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我坚信,我国的汽车人才一定能够成为汽车强国的坚固基石,我国的汽车工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