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奇惠:人才是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2-12-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881

人才是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2008中国汽车人才西湖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  邵奇惠

今天的会议是汽车人才研究会08年第一次会议,也是全国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的第一次活动。我们这次活动是以吉利作为一个范例来研究人才工作,探讨企业里应该如何思考、如何执行汽车人才问题。我们认识到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这种说法不要变成一种政治口号,要真正理解。另外要研究如何培养、招揽、使用和珍惜人才。

大家都知道民航人才的短缺,按照现在的资料,民航飞机在600架左右,需要六七千飞行人员,这一两年我们民航飞机将扩展一倍,飞行员要从6000多增加到1万多,而每年能提供给民航国内的飞行员只有几十个到一二百个,所以就造成了互相挖、互相抢的局面。实际上我觉得汽车行业的人才情况不比民航业好,我们现在真正缺少的各种层次的人才情况比民航还严重,这就是中国目前汽车产业和国外存在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汽车产业上可以成为最大,但是不会成为最强,甚至在第一梯队里能存在都是有问题。所以我们今天探讨的是一个不能马上解决、也不能立即实现,但是要特别重要的课题,现在必须解决。吉利这十年已经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一梯队,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关注它的发展,因为它是汽车产业第一家民营企业,也是到现在为止,为数不多的几个民营企业之一。吉利的变化是很大的,无论从规模上、水平上、团队的结构上、社会的认可程度上,以及在国际汽车市场的知名度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我觉得吉利真正的变化是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企业。这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表现在战略目标上。我和李书福已经十年在全国政协同一个组里面,虽然平常见面不多,但是每年有半个月的时间在一起,每年他都要介绍吉利的情况,而且许多情况都是在总理面前介绍的,我感觉到这一年一年下来,吉利的战略目标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从开始的要造国民买的起的便宜车,到现在提出要卖跟丰田、本田质价相同的车。十年前李书福不敢说这样的话,当时说也不现实,但是现在说这个话,这个战略目标的变化就是一个成熟的表现。按照李书福的话来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质量比他们好,才能使我们的技术他们领先,我们的服务比他们优秀,我们的员工素质他们优秀,我们的管理水平他他们好,管理水平、战斗力水平比他们强,基础训练比他们扎实,整个的战略要比他们正确。这是迈出了成熟的一步,也是伟大的一步。

除了战略目标上成熟,他们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也在成熟。李书福一开始讲了一句很浪漫的话:“力量在风中回荡”,这话猛一听上去不着边际,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决心、充满了勇气的一句话。现在吉利已经从最初的浪漫和激动中成熟,企业文化和国家的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结合起来。他们对外海纳百川、广泛吸纳各方人才,对内他们给每个员工一个特有的发展通道。吉利的员工基本上归纳起来三类:一类是管理人员、一类是技术人员、还有一类各个岗位上的工人。他对这三类人都去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在我们社会上,现在发展通道很窄,基本上是官本位。而在吉利呢?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去当官,所以他们为每一个人设计特定的发展通道肯定能让人感动。我在吉利车间里问一位工作三年的员工,他说我觉得在这个岗位上很重要,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而且每个月还有额外的等级补贴。其实钱不是很重要,不完全是钱起的作用,吉利这样做是让他的积极性很好地发挥出来,所以吉利又归纳出来了“快乐人生、吉利相伴。”吉利相伴既是物质的吉利,又是精神的吉利。“让世界充满吉利”非常好,世界不能都充满吉利车,但是世界充满吉利还包括新的、精神的东西。

当年的李书福和今天的李书福同样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坚毅和智慧,但是当年的李书福没有今天的李书福有这么多、这么复杂的理念,有这么好的战略结构,也没有这么好的企业文化精神,所以我他这十年变化不少。但是今天的李书福和当年的李书福不一样,董扬同志刚才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正确,并不是说李书福十年以前他就有今天这么多具体的战略想法和精神、企业文化的构想,这十年既是吉利进步的十年,也是李书福和吉利集团、领导进步的十年。我们讲与时俱进,大家都不太理解,现在要学习李书福的事,与时俱进在吉利是得到了体现的。所以我认为今天的李书福,是凝聚了吉利集团大家的智慧和知识,成为了深思熟虑,目光远大的企业领导。所以我们今天剖析吉利也剖析李书福,给我们人才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

毛主席说过,人类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不是从娘胎里带来,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人类正确思想只有从实践不断的总结出来。所以我觉得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也不是一开始就伟大到了不可想象的程度,也是在时间里不断的总结和提高才成为一个比较伟大的人。所以我说每一个人都要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在某些问题上否定自己,善于在否定自己以后来进行创新。所以我觉得不要宣传哪一个人一贯的正确,重要的要宣传这些人怎么与时俱进,怎么样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实际的情况怎么来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正确的措施,所以我觉得在吉利的成长道路上,就给我们活生生的体现了创新是什么样的含义。

我们今天在杭州开这个会,以吉利作为范例来研究工作,吉利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吉利要发展、要造势、要宣传、要取得国家、社会公众的支持,要让公众对吉利的形象有个了解,要形成一种深思,包括这次汽车展。但是从内部来说,吉利这十年还是仅仅是新生期,还远远够不上多么强大,更不能说我们创造了多大的奇迹。我们还得谦虚、踏实、谨慎,尤其是李书福同志和我们吉利的领导团队,要更加谦虚谨慎、如履薄冰、踏踏实实。

吉利为中国民营企业进入汽车产业创造了很好的范例,但是绝对不能说吉利就是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的汽车企业各自有各自的条件,他们的发展道路是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在改革开放的趋势大条件下自己发展的,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长处,都要互相取长补短。虽然我是吉利的坚定支持者,但是我不认为吉利就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唯一发展模式,一旦成为模式以后,就很麻烦了。我说过“东风的改革是一次大胆、有效的改革,但是不宜把东风的改革叫做东风模式。”一旦成为模式以后,是不是企业都要去跟风?不是学东风的改革方式,只能学它的改革精神。如果东风不全面的合资、改革,那十堰怎么办?10万人怎么走出大山?所以,我们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就认定为模式。我们一定要创造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子,这个路子我看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以人为本。至于用什么形式,什么办法来做到这一点,就要从各自的实际条件出发。

我希望我们这一次杭州的论坛,大家都能够取得一些共识,下午经理人组织将就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问题来开展讨论。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是汽车届走出封闭的小圈子,和人事组织部门、劳动部门结合的唯一一个组织。我们汽车界有很好的传统,但是也有一些毛病,圈子太紧了,外面的人进不来,这就束缚了我们的思想。朱明荣同志是上海嘉定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嘉定区人事局局长,他今天坐在这开会,为汽车人才的交流做了很多贡献,我们很感谢他。嘉定区因为是上海汽车城,所以嘉定区区委、区政府和上海人事部门都很支持,把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处放在嘉定区,这是我们打破汽车小圈子和社会广泛交流的好地方。

这次的讨论和以后的讨论我觉得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联系实际”。解放思想的问题“十七大”提出来,但是现在并不是所有行业、所有的地方都知道解放思想是怎么一回事。很多地方都没有明确现阶段的解放思想是什么含义。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说:解放思想就是允许要讲讲实话、允许讲错话。所以我们汽车人才研究会和经理人组织都要本着解放思想的态度来工作。我们和国外的合作可以谈得挺红火,国内汽车之间很少交流。所以我们既然在一起开会,就应该坦诚的、实事求是联系自己单位的情况来交流经验,我相信我们只要坚持下去,我们这个工作是会有成效的,谢谢大家给我这个讲话的机会!

(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