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建设高水平产业人才高地”课题组调研汽车人才研究会

2022-02-07

汽车人才研究会

1854

2022年1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产业项目主任李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人事教育处四级调研员朱尹默和欧洲留华同学会联盟副会长朱丹等人才专家一行莅临上海国际汽车城大厦,调研汽车人才研究会(以下简称中汽人)秘书处工作。中汽人理事长朱明荣、秘书长李喆乐等领导陪同调研座谈。会上还就“上海加快建设高水平产业人才高地”进行调研,各位专家积极分享其所从事的跟产业人才相关的工作情况,并就上海建设产业人才高地课题提出需求和建议。会议由李萌主持,朱明荣致欢迎辞。

朱明荣在致辞中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到秘书处来调研指导工作,并组织召开上海加快建设高水平产业人才高地调研会。他认为本次会议意义重大,是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落实产业人才工作上的重要举措。他指出在进行产业相关人才工作上需要把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核心精神,并建议大家一起研究如何突破人才工作最后一公里,让产业部门、企业有动力和活力推进人才工作。

李喆乐向李萌一行详细汇报了中汽人研究板块的组织架构、基础研究、标准建设、智库建设和咨询服务。其中,基础研究既涉及行业宏观人才战略,又有细分领域人才研究,包括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汽车行业薪酬与劳动用工实践发展报告、智能制造时代车企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发展报告等。值得一提的是,中汽人还在推进汽车行业技能人才评价规范,经过一年多的走访调研、大纲讨论、规范编撰、规范评审等工作,目前“规范”已经进入教材编写环节。

听取汇报后,李萌高度肯定了中汽人在汽车领域所作的产业人才工作。他还指出,今年中央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北京、上海、粤港澳湾区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上海市委也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市领导也特别强调要加快培养青年人才、产业人才,并把产业人才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希望就产业人才有关情况与大家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朱尹默回顾了去年市经信委所做的两项关于产业人才工作,一是产业菁英项目,二是制定“1+3”的产业人才政策。他还提到技能工人的用工难、招工难问题,呼吁各方组织发挥现有力量,提高一线工人的待遇,搭建让各行各业的青年人才都有用武之地的平台。

朱丹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但中国车企在走向国际的进程中正在遭遇以前外企进入中国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国际化战略和策略、国际化选用人、企业间协同合作等等。她认为中国企业不能因为基于国内庞大的市场所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更要苦练内功、铸就企业内生竞争力。

中国科协海智专家、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名誉会长赵凤济对人才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既能够解决问题,又对社会发展有帮助的才是人才。他还直言,产业人才创新的重点和主力军不在高校,而在企业,很多创新技术由企业提出,企业应该在产学研合作中起到带头作用。另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人才的引进制度正在发生变化,引进海外人才需要依靠社会团体的力量。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 博导、 案例研究中心主任陈万思介绍了高校的人才生态和创新生态。她表示,高校的职称评价体系直接决定了教师在高校的工作定位,高校需要清楚自己的定位,从科研、产业等层面分类推进。她认为,根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在当前我们更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有潜力的年轻人的培养。她还提出存量人才的再发展问题,如技能人才在上升过程中会越来越专业,但通用型技能缺少,反而不利于胜任更高层次的职位。

上海伯乐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魏建新与大家分享了人才工作的两个建议,一是在人才评选项目上学习诺贝尔奖的提名机制。对于诺贝尔奖来说,其提名人极富价值。中国企业案例的评选也应该有提名团队,更能提高奖项的价值。二是在做企业调研时,对于数据收集的困难,可以利用大数据解决问题,但缺点在于数据的典型性不够。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钟俊浩提出了AI人才的两个特性,一个是高学历、年轻化、海归,另一个是出现了很多从科学家转身变成创业者,创业者变成企业家的案例。他还介绍了协会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一是AI企业及人才的评价和分类;二是AI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需要,而市场化人才培训呈现纷乱无序状态;三是人才培养的投入产出比值得追踪;四是如何培养、引导AI青年人才。

会上大家从自身工作出发,热情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会上还进行了欧洲留华同学会联盟向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赠送礼品仪式,朱丹向朱明荣赠与“风帆”为主题的纪念画作,祝中汽人扬帆远航、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