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
汽车人才研究会
1380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当下,智能网联对汽车产业所带来的技术与产业链的变革已显而易见,人们的内心中对于智能网联的想象也日渐丰富,然而它所带来的问题与思考也开始逐步浮现:
智能网联汽车目前的技术边界和发展方向在哪里?
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是什么?
如何才能让智能网联汽车更加更加安全、更加舒适,且更贴近用户?
带着这些热点行业问题,12月10日,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汽车人才研究会”)指导,上海嘉定区汽车人才研究会和上海嘉定工业区管委会共同主办,上海国际汽车城世贸实业有限公司支持的 “2021智能网联汽车高级培训班” 在上海嘉定工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隆重召开,吸引了来自整车、零部件,以及从事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领域的相关企业负责人或管理人员近50人参会。
会议由上海嘉定区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王宇主持。
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的赛道上略有领先优势,但依然面临重重挑战。在产业转型升级与国家战略的“双重”召唤下,加强人才培养、助推智能汽车发展已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重中之重。因此他也呼吁,在产业变革之下,存量人才要加快转型,增量人才要适应转型。
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朱琴为在场学员介绍了嘉定工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的布局及重点关注领域。她表示,工业区的传统汽车产业持续稳健、汽车新四化产业蓄势待发、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发展,三者合一将助推传统汽车相关企业焕发新的活力,也将带动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产业链的加速发展。同时她也表示,希望学员们能通过此次系统化的培训促进交流、协同创新,助力企业产品升级。
宏观:智能网联汽车需注重用户体验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说,技术的迭代更新是一方面,而用户体验的把握则显得更为重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更加深刻地理解用户的体验偏好,才能更好地抓住用户本身。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马钧为在场学员讲述了《智能汽车时代的用户体验》。他用生动翔实的案例印证了:原来智能网联汽车的用户体验也可以做得很“聚焦”。
众所周知,未来的汽车消费人群,也就是新时代的年轻消费者们(95-00s)有着显著行为特征,引领市场且起点更高,由此也驱动着行业进行更个性、智能、全方位的消费体验。马钧教授认为,体验智能时代彻底改变了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关系。那么在体验智能时代,汽车又该如何建立体验新模式?
对此,他描绘了一幅新图景:在未来,智能汽车的消费和场景将非常多样,无论从功能到服务皆是如此。而他也指出,现在的汽车体验设计中尚且存在着“创意”有余,章法“不足”的现象。而他也从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通过汽车创新的全流程设计进一步帮助人们聚焦车企的体验服务与管理。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汽车创新全流程设计包含“产品视角”和“用户视角”的双层体系。从产品视角上,该流程侧重于从抽象、稳定的文化维度入手,建立系统化、结构化的用户洞察,以此建立基于文化分析的汽车用户体验准则及人车关系评价体系。而从用户视角上,该流程侧重于基于用户视角的空间体验评价方法,立足汽车行业理解用户的四大要素——人(个性)、本(文化)、愿(愿景)、景(场景)衍生出独特的“心信体验感知体系框架”,以精准定位用车体验问题。
在演讲中,他引用了苹果公司副总裁、苹果用户体验开创者唐纳德·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的一句话——“真正伟大的设计,人们是觉察不到的”。所以对于汽车来说,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够真正给用户带来平静和舒适?
这是值得很多人思考的问题。
中观:安全是贯穿始终的坚持
说到沃尔沃,安全的性能一直是其始终秉持的理念,其对外所公开的愿景就是:没有人因驾乘新款沃尔沃汽车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而这在它的自动驾驶发展的历程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培训现场,沃尔沃自动驾驶产品总监张立存就为学员们分享了沃尔沃一路以来对于自动驾驶的思考与实践。
张立存认为,在自动驾驶时代,没有人能独自成功。在探索新时代的阶段,所有人应当开放思想,尝试相互学习。为了能够让沃尔沃的自动驾驶版图尽快落地,张立存总结了三大模式:一为在车上加装传感器,让车越来越智能;二为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致力于向出行服务公司提供安全的基础车型来支持他们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开发和运营;第三则是坚信软件赋能高级别自动驾驶,例如沃尔沃成立了名为Zenseact的软件公司,专注自动驾驶软件的开发。
他也为在场学员展示了沃尔沃对于未来出行的想象——360c。没有油门,没有制动,没有方向盘,它可以是私人卧室、娱乐空间、可以是移动办公空间甚至是旅途起居的场所。而它带来的变革也是超乎想象的,包括技术迭代和安全坚持、商业模式变革以及推动未来出行生态建立。
最后,张立存也介绍了沃尔沃早前提出的E.V.A计划,它全部无偿分享其自1970年以来收集的所有关于汽车交通事故的数据,对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所有汽车制造商和公众公开其研究数据,供汽车行业使用,将人类安全置于最高地位。而他也由衷地希望E.V.A计划能够帮助更多的汽车制造商生产出对每个人都安全的汽车。
微观:那些可以做到的,与还未做到的
智能驾驶的定义,是在传统驾驶基础上引入智能驾驶模块。通过对常规汽车进行改装,搭载各类先进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使得车辆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从而大大提升驾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作为国内参与激光雷达研发的龙头企业,禾赛科技全球业务拓展副总裁卢炜为在场学员详细介绍了智能传感器助力智能汽车发展的过程。他通过各项参数对比展现了当前市场上各类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雷达和摄像头)之间的优劣,解释了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需要激光雷达的原因。
激光雷达被认为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传感器,如今,它已广泛应用于各场景的智能驾驶。经过技术的不断迭代,激光雷达在发射端、接收端和收发系统上都有了技术的飞跃,而禾赛也基于不同的使用场景推出了不同扫描方式的产品组合。在卢炜看来,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性能、质量和价格上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而在汽车内部,智能座舱为智能汽车核心价值载体之一,已成为各大汽车厂商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领域。
法雷奥CTO顾剑民将智能座舱比作为“汽车智能化的第一步应用”。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座舱体验需求提升,智能座舱将融合更多智能化、数字化功能,使得单车价值大幅提升。他在分享中表示,未来的智能座舱将会是由车来学习人类喜好,再进行个性化推送的过程,较之现在将是颠覆性的。他为在场学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法雷奥的驾驶警示系统、车内监控系统、智能座舱环境管理系统以及针对人身安全的车内雷达检测生命存在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分享了法雷奥仪表盘和集成式模块经验,畅想了基于智能座舱实现的虚拟感知技术,系统完善地描述了智能座舱将如何能够做到更安全、更舒适、更“懂你”。
通过一整天的学习,学员们纷纷表示讲师的演讲深入浅出,干货满满,让人获益匪浅。培训期间,学员们也受邀参观了上海嘉定工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与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听取智能网联相关的产业数据及技术成果讲解,增长了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