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汽车人才研究会
835
2020的这一页,终于要翻篇了。
由于新冠疫情,
今年我们都在负重前行,
疫情阻挡不了我们行业变革、转型的决心,
也阻挡不了我们为推动汽车人才发展不懈努力。
这一年,我们坚定秉持"服务行业"的核心理念,
坚持在智库建设、品牌活动和内容传播等方面,
深耕不辍,行稳致远。
拨云见日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谨以这份赤诚之心,
为这个不平凡的年份画下注脚。
2020年度“汽车人才研究会十大新闻” 揭晓时刻↓↓↓
01
十二位汽车行业人力资源工作者荣获第七届“汽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优秀人物”
由汽车人才研究会指导、中国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和《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汽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优秀人物”评选于2020年4月启动,历经组织推荐、事迹宣传、网络投票、评委评审等评选环节,于8月在2020理事会年会上揭晓并举行颁奖典礼,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第七届轮值主席、一汽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张永训为各位优秀HR工作者颁发证书。
经评选,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田勤,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人力资源总监兼人力资源部部长朱必宽,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松梅,北京北汽鹏龙汽车服务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田丁,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陈岩,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大学高级经理王碧君,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合伙人&人力资源副总裁宋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绩效薪酬管理分部副经理巩雪松,江汽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培训中心副主任罗浩,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人事部岗位与人才管理科科长孟宪芳,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宋发宝,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部部长余友滨共12人,荣获第七届“汽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优秀人物”称号。
点评:
作为汽车行业唯一权威、高规格的HRD品牌评选活动,今年的12位获奖人依旧实至名归,其工作中的创新举措为助力行业HR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优秀的借鉴。
02
2020理事会年会暨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CAHRD主席扩大会议
8月27日 CAHRD主席扩大会议在上海举办。轮值主席张永训主持会议,秘书处做了2020-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规划,会议还就HR数字化转型、高精人才获取、人员效率提升、人才国际化等问题进行讨论。
8月28日,汽车人才研究会“2020理事会年会暨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开幕。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协同奋进 共见新生”,来自国内主要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汽车院校的领导以及第三方服务供应商、新闻媒体代表等共计250多名嘉宾出席。何宪、付于武、朱明荣、贾忠杰、付炳锋、赵福全和李晓红等汽车界、人才界大佬悉数到场。
今年既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会议紧跟行业需求,就汽车产业人才“十四五”发展规划、汽车人才工作的转型实践和探索思考等展开观点与智慧的交流与碰撞,多角度、多层面破解艰难前行中的汽车行业如何彼此协同,破茧重生。
点评:
今年年会得以如期举行,值得庆幸,会议的精彩内容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今年大家都一再谈到了数字化转型,可见数字化的人才管理办法已成为当下车企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
03
2020第七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
10月25-26日,2020第七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来自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多家华人汽车团体成员、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代表以及汽车行业相关的专家、学者、媒体等近300人欢聚一堂,共襄盛会。
付于武、朱明荣、汪大总、王辉耀、徐长明、黄永和、刘小稚和沈峰等行业大咖悉数到场。围绕“疫情、变革、新全球化:中国车企国际化应对之道”这一主题,共话车企国际化与人才国际化。
本届活动由欧洲地区协会为主体联合策划,凸显欧洲特色,分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嘉定之夜”商务酒会、“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等部分,圆桌论坛以嘉宾互动和专题辩论两种形式,分别就“逆全球化”和“软件定义汽车”两大具有争议的热点话题进行剖析,展开了两场别开生面、脑力激荡的互动研讨。
会议期间还发布了欧洲汽车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精编版)。
点评:
全球疫情肆虐,此番华人汽车精英能够聚首一堂实属不易。逆全球化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需要更多思考,如何聚焦汽车人才,以及应对行业技术的多重挑战。
04
CAHRD各专委会活动先后成功召开
5月15日,规划与体系建设专委会专题研讨会首次线上召开,会议以“中国汽车企业‘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为题,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办公室秘书长白晓解读了《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分析了“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规划目标等;国家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孙锐分享了国家“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编撰要点。会议就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传统人才转型与人才效能的提升、支撑新事业单位发展的人才布局、新形势下的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6月11-12日,人员效率专委会在上海召开2020年汽车行业劳动用工对标报告编撰会议,对今年劳动用工对标报告及劳动用工精准对标报告进行联合编撰。大家围绕相关专业术语的界定、对标口径的统一等进行充分沟通,并基于初版报告中发现的疑点、难点,或提问或解读或提出建议,不断完善报告内容,分析交流报告数据背后的原因,总结提炼行业结论。
6月24日,薪酬激励专委会在上海召开汽车行业薪酬对标报告编撰会议,对今年的薪酬对标报告进行联合编撰。相比去年,今年的薪酬对标报告新增了2015~2019年经营及效率指标历年趋势图,以期给企业的未来决策产生切实的参考价值。考虑车企当前对研发及营销人员的关注与重视,经会议讨论决定,明年薪酬填报将新增IT、智能网联两类研发人员(一般、中级、高级)的对标,并且完善市场销售、售后服务、水平事业这三个领域的营销人员数据口径(含管理职能)。
7月31日,围绕“企业劳动效率体系建设和高效工人队伍打造”为主题,在线上召开人员效率专委会专题研讨会。在“企业劳动效率管理经验分享”环节,上汽乘用车、广汽本田、吉利汽车和一汽丰田围绕劳动效率管理体系介绍、效率提升优秀案例展示等内容先后展开分享。在“企业工人队伍建设概况介绍”环节,一汽集团、北京奔驰、长安汽车和陕汽集团从各自企业概况,工人队伍体系建设情况出发,包括各自企业技能人才基本概况、评价、培养、激励及管理方法以及实施过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进行经验分享。
10月16日,围绕“疫情之后的共享用工及弹性工作模式实践”为主题,在长安汽车召开员工关系专委会专题研讨会。东风汽车分享了“人力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情况,长安汽车分享了“弹性工作制”的实践成果。会上大家就日常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会议成果发布于组织人事报上。
12月4日,绩效管理专委会专题研讨会在线上举办。会议以“危机下如何实现绩效管理的有机和灵动”为主题,邀请前中广核人力资源高管及平安集团人力资源中心高级总监进行分享。在企业交流环节,各家单位就绩效管理经验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享。此外,参会人员就人力资源数字化体统推进、研发人员绩效管理方法、如何有效评价绩效考核结果等议题分享了经验并提出困惑。
点评:
今年CAHRD的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保质保量的完成全年工作,得益于各专委会正、副主任单位的努力与协作,也是多年来大家始终秉持“共同承担、共同分享”理念的积极成效。
05
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两大对标报告发布(薪酬、用工)
7月21日,《2019年度中国汽车行业劳动用工对标报告》正式发布。参与劳动用工对标的企业有14家,人员规模约 95.6 万人,整车销量为 2192 万辆,占当年行业总销量的85%。
次日,《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薪酬对标报告》重磅发布。参与薪酬对标的企业有15家,人员规模约90万人,整车销量为2211万辆,占当年行业总销量的86%。
期间还同期发布了由部分车企参与的《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劳动用工精准对标报告》(乘用车&商用车)。相对于行业报告立足于看趋势,精准对标的目的则为找差距,找准对标标杆,精准定位自己在行业的位置,为企业补短板指明改善方向。
2020年,秘书处主导开发的对标报告编撰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曾经占据大量编撰时间的数据整理及计算工作由系统完成,未来秘书处的工作重心将转向报告深挖和趋势分析,将多年积累的数据利用起来,发现行业规律,探寻管理经验。
点评:
深耕八年,见证行业变化,促进行业变革,揭示行业趋势,对标报告的发布是大家为了积极提升行业人才工作水平,精准施策企业战略管理而协同努力的成果。
06
多项人才研究报告发布 智库建设成果丰硕
中国汽车设计从逆向研发到自主研发,离不开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意识的崛起及自主研发能力的培育及提升。如今国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本土汽车设计人才,同时越来越多海外留学背景的设计师归国发展,中国汽车设计伴随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初显成熟。在中国汽车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汽车原创设计的需求十分突出,因此设计人才的培养非常关键。
为深入了解中国汽车设计人才的发展现状,汽车人才研究会于2019年底发起了关于设计人才的研究课题,试图从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当中寻找中国汽车设计人才的发展规律,并从整车厂及高校这两个供需端入手,分析设计人才的现状。
作为新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与未来发展方向,氢能已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2019年,“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开启燃料电池的“元年”。
为了更好地应对氢能源发展中的人才缺口,汽车人才研究会启动了新能源三电人才研究报告(氢燃料电池方向),该课题深入研究氢燃料领域三电人才发展现状、引才渠道、人才缺口、人才保留等内容。
随着新时代汽车“新四化”的发展浪潮和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的演进,车企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如何体系化地建设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行业企业关注的焦点。
基于此,汽车人才研究会启动了新时期中国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课题聚焦技能人才队伍体系化建设,探讨技能人才的遴选、结构配比与梯队建设等核心话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会员,汽车人才研究会启动了一项新的会员服务——“焦点·透析”系列报告,向成员单位和个人会员定期定向推送一份“小而美”的研究报告。
报告聚焦时下汽车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旨在为汽车企业管理与人才工作升级提供智力支持。首期报告从经营数据和效率指标分析了德国整车企业(戴姆勒集团、宝马集团和大众集团)的转型之路,第二期持续深入分析德国三巨头的组织调整和新品反馈(新车型与新服务),第三期则聚焦“PSA集团·在世界·在中国”的探索之路。
点评:
聚焦汽车人才的建设,解码汽车人才的发展,角度全面、内容翔实。这不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张画卷,是一盏明灯。
07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汽车行业评价规范
自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来,国家对职业资格进行清单式管理,技能人才评价与等级认定工作下放到行业机构及企业,汽车人才研究会联合国内主要的15家整车企业共同开展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汽车行业评价规范(简称“规范”)建设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走访调研、大纲讨论、规范编撰、规范评审等工作,首批“规范”(包括乘用车装调工、商用车装调工、汽车冲压生产线操作工和汽车涂装生产线操作工四项评价规范)已于2020年8月正式发布。目前,第二批“规范”开发以及首批“规范”的教材编写等后续工作正在进行中。
点评:
近年来,面对"十四五"蓝图和重任,车企技能人才的发展备受关注。而评价规范的不断完善,一定能够引导更多工匠走向专业人才之路。
08
2020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与学术论文汇编
通过开展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与学术论文征集活动,凝聚行业智慧,集结成册,提升全行业HR管理水平。
《2020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与学术论文汇编》共收录35篇来自汽车行业整车集团、零部件的优秀论文和管理案例,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均是各家单位的实战经验结晶。
点评:
两年一度的汇编工作结合了行业的发展趋势,汇集了汽车行业HR的思考与实践,映照了车企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未来。
09
欧洲汽车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精编版)发布
当前,欧洲汽车现状如何?发展趋势有何特点?欧洲汽车新四化进程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全英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和奥中科技交流协会共同编撰了《欧洲汽车蓝皮书》。
蓝皮书从欧洲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欧洲汽车行业专家文集等两大板块出发,从多角度、多层面介绍了欧洲汽车行业的概况,对中国汽车产业界了解欧洲汽车产业,促进中欧汽车产业交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该书完整版将在2021上半年正式发布。
点评:
欧洲汽车行业历史悠久,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可以提供非常具有价值的借鉴。此次蓝皮书的编撰与精编版的发布凝聚着海外协会的智慧结晶,也寄托着他们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希冀。
10
中汽人和中汽协全面战略合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我会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双方约定,将在行业研究、会议活动、媒体传播等三方面展开合作与协同,充分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做专做实人才工作,实现产业与人才工作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
签约后,两大协会于10月下旬联合举办了“国家知识更新工程‘绿色出行工程-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互联’”高级研修班。来自大众、沃尔沃、特斯拉、威马、江铃、舍弗勒等6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工程主管、智能网联测评主管、政策研究员共90余人参训。培训为期五天,采用面对面授课、座谈、互动交流、现场实践及参观的教学模式开展。
点评:
强强联手深度合作,发展双赢共谱新篇。期待未来与各兄弟组织的进一步合作,实现行业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助力汽车产业及人才工作升级。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2020已然接近尾声,
但毫无疑问的是,
无论未来形势是否会更加严峻,
我们都将整顿精神,奋勇前行。
2021,我们再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