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0
汽车人才研究会
1328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给全国的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在过去的一年中,原来我们希望中国市场已经进入谷底,对周期性调整后的汽车市场抱有乐观的态度,预计将在今后几年呈现逐步恢复态势,但是现在面临的形势已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经济下行、结构性调整、疫情防控带来的三重压力,更加促使中国汽车产业需加快调整与变革的步伐,需要树立新的“人才经营与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人才的巨大战略贡献,为行业企业的成功转型注入新动力。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27%,同比下降24.6%和18%。这个数据的确让人有点措手不及,消费端的购车需求和消费能力短期下降非常明显,企业生产压力、出口形势也将变得更加严峻。
春节假期过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但是,面对肆虐的疫情,我们的汽车企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复生产。据我们从行业企业端获悉,从2月10日至17日,全国10多家重点企业集团已经陆续复工投产,大部分管理人员早已开启在家办公模式。只是还有部分企业地处疫情较严重的区域暂时无法复工。同时由于疫情严重劳动力不足,即使是复工的企业,目前产能也难以达到预期。
而对于汽车制造和零部件制造行业来说,无法复工造成的后果目前已经逐步向外蔓延,从影响企业自身和国内产业链,甚至影响到了海外产业链——几个大型海外整车厂已经相继停产。
纵观整个全球汽车市场,当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前企业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次突发事件考验着我们危机管理的能力,也同时考验着企业领导者的战略定力,更考验着企业“人才管理”的战略定位和面对产业升级转型积极变革的决心。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武汉这次疫情可谓是非常巨大的危机,但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这次危机让市场格局被重新定义。经过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让企业去重新认知市场格局,尤其是让企业管理者认真思考危机背后的机会,并快速做出适当的变革。因此,这次疫情对于可能需要改变的企业来说正好可以顺势谋划。
经历这次疫情,也一定是一个加速升级与转型的过程,对那些可以补强自我、可以充分利用危机提升企业管理与人才管理的企业来说,更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他们也必将会化危为机,成为竞争中的强者,成为新一轮竞争赛道中的领头者。
在我看来,经此疫情,中国汽车行业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积极做出应对和变革:
拥抱数字化管理的转型
经历此次疫情,让大家看到了在线模式的真实价值。在这个相对以往有点漫长的假期,无论从个人、群体还是企业,都需要信息沟通,尤其是通过网络线上沟通的便捷更加显而易见。
在本次的疫情防控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无论是从实时滚动的全国范围内的病例数据,还是在局部地区及时推送的信息都让宅居的普通大众感到贴心与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汽车集团面对疫情,仅用三天时间就建起了疫情防控信息系统,14万东风人每天的个人身体状况及时录入系统,为及时防控疫情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基础。
从复工一开始,很多企业就适时启动了视频面试、在线测评以及在线学习平台,尽力将疫情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在2月17日,江淮汽车2020春季线上校园招聘正式开启,并推出了设计研发类、电子信息类、工艺质量类、市场营销类和专业管理类5大类招聘岗位。
另外,在疫情期间,企业微信、钉钉办公等在线开放平台,赋予了身在疫情中的企业新的办公模式。此时,拥有线上平台的企业可以大显身手,一些不具备线上平台,但是拥有数字化能力的企业,也可以快速地和合适的平台对接,持续挖掘新的机遇。在此次疫情之前,业内很多企业正在探讨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研讨或浅层的实践阶段。
希望经此疫情,汽车行业内的企业需要真正地行动起来,去尽快研究探索数字化如何在企业落地,无论是在商业模式方面,还是在组织运行方面,都需要开启数字化发展的新时代。
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升级
汽车产业在当前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导致生产人员隔离、工人停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较大影响,自动化率程度较高的企业复工及招工难度相对较小。
因此,智能制造再次受到车企管理者的重视,推动智能制造升级又重新提上新的日程。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企业会加大机器对人的替代,改造升级现有的工厂,一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将不断涌现,通过智能制造,可以缓解人工短缺,提高生产效率。
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状态下,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产品营销等全环节线上应用,推动了一大批企业实现人员分散式复工复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当然,随着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仍是重中之重。在未来的很多领域,我们需要实现人机协同工作,人要指挥、领导机器来工作,把简单、纯劳力的工作交给机器人,人带领机器人从事更加高级、更加复杂的工作。这个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汽车产业未来可以预见的新趋势。
顺势变革组织管理模式
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到当前的防控工作,由于涉及到每一个个体,又恰逢在春节假期间,其复杂性、不确定性让整个管控变得极具挑战性,这也考验着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者的领导力。
我们关注疫情防控过程,看到了有序,也看到了混乱。在有序的场景下,我们看到了组织得力、井井有条;在混乱的场景下,我们同样看到了反应迟缓、处置不力,从而引发了后续很多的问题。
同样,对于企业而言,在面对危机时,我们是否具备一个敏捷的组织模式态势,可以让企业在应对危机时更加沉着、更加游刃有余。这不仅仅考验着组织的成熟度,更考验着组织的灵活度以及组织的灵敏性。
当下的汽车行业,我们正面临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面对着新生代的消费群体,企业也处在一个VUCA时代,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等考验着企业,更考验着管理者的领导力。面对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业务,随之而来的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等,企业需要面对更多更广领域的技术积累,需要更多跨界的优秀人才加盟,也考验着组织的包容性、韧性和学习力。
因此,需要变革传统的组织模式,激活组织呈现开放、灵活的新气象,培养组织管理者的领导力,真正地发挥领导职能,让组织管理者能够引领、激励组织成员面对不确定性,克服种种挑战,从而促进整个组织快速成长。唯有如此,整个组织才具有面对不确定性时临危不乱的气度和掌控能力。
强化差异化的人才管理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具有它独特的成功秘诀。我们相信,成功的战略执行依赖于深度的人才差异化战略。这种差异化是基于战略能力的差异化,需要根据塑造组织战略能力对人才的需求,实行人才管理差异化战略。
从理论上讲,最佳实践的盛行会造成公司间的差别越来越小。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同样的人才策略,它们可能会实现迈克尔·波特所说的“卓越运营”,但是同质化也会阻碍持续竞争优势的建立。只有高度的差异化,才能充分实现人才策略的战略性价值。
在当前汽车产业,“新四化”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是车企未来的战略布局方向。但是,整个产业人才都面临着结构性失衡和“新四化”人才稀缺的困境,为每个企业带来巨大的人才挑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人才供不应求,不仅仅是国内汽车行业,在全球整个汽车行业都面临着此类人才的获取、培养和发展挑战。
中国企业若想在这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基于企业中长期的发展战略而采取不同的人才战略。人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管理人才的能力非常重要,赢得未来的不是靠“人才争夺”,而是“人才经营”。
这次疫情为我们带来很多的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发生,所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是直面它的勇气,更需要有认知它的能力,与它共处的能力以及应对的能力。
对于企业如何做到这一点?核心是改变自己。我们需要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为经营背景,我们已不在一个原有熟悉的经营环境下展开经营活动,要用新的方式和认知去理解当下的情况。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需要强调组织的作用,强调卓越组织中人的集体协同,更强调企业自身的能力,而非环境的约束。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与不确定性相处,与动荡的世界相处,与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诸多挑战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