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
汽车人才研究会
1853
编前
今年,新中国将迎来70华诞,《中国汽车报》也将迎来35岁生日,《中国汽车报》面向广大读者启动“35周年:我的情怀我的报”征文活动,并特邀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投稿。
朱明荣理事长倾情诉说与中汽报的往事,展现了汽车人才研究会与《中国汽车报》一路走来的深厚情谊。
说起《中国汽车报》,确实很有缘分,我从事人事人才工作30多年,但对汽车产业的了解、对汽车人才的关注,进而进入到这个行业为汽车人才服务,得益于《中国汽车报》多年来的关心与支持。《中国汽车报》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们汽车人才事业的“合伙人”。
2005年,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起步后的发展阶段,汽车人才问题被提到了国家层面。那年10月,国家人事部为了支持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上海国际汽车城隆重举行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成立揭牌仪式暨信息发布会”,参会领导和嘉宾主要来自全国人事系统和地方政府部门,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汽车行业。
时任国家人事部副部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徐颂陶在会上发言:“当前在汽车行业,汽车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受到广泛一致的重视;汽车人才资源开发的紧迫性,前所未有地鲜明地摆在眼前;汽车人才的开发实践,也前所未有地丰富生动。”
《中国汽车报》领导和媒体记者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使产业界了解了这个组织的工作定位和功能宗旨。尤其是徐部长的三个“前所未有”,引起了汽车行业高层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他们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对这个新诞生的组织给予关心、支持,在思想上、组织上为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会的组建奠定了基础。
2006年9月,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首届理事大会顺利召开,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从此由小到大,一路成长。《中国汽车报》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国汽车报》是汽车人才品牌建立的积极支持者。
十多年来,受中组部、人社部、工信部委托,我们先后承担了“中国汽车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探索”、“中国汽车科技人才发展报告”、“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从课题的启动、调研到成果的发布,《中国汽车报》一直进行跟踪报道,尤其是《中国汽车报》专论栏目,对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予以系列报道,也有力地推动了行业人才工作的创新。
近年来,随着产业的转型发展,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新能源人才、智能网联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中国汽车报》在专论栏目经常刊登我们一些重要的研究文章,如“新时代汽车发展呼唤新人才”、“需重新规划汽车工程师培养目标”、“后合资时代的人才发展战略”等,引发业内对人才热点问题的深入思考,可以说《中国汽车报》这个栏目,成了汽车人才发声的重要阵地。
在汽车人才研究会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汽车报》不但是积极的支持者、重要的宣传阵地,还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与《中国汽车报》联合主办的“中国汽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奖”评选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从主题设计、评选条件到评选表彰后的宣传报道,《中国汽车报》都给予了全力支持。 近两年来,我们也积极参与了《中国汽车报》、清华大学三方联合主办的“中国汽车海归人才座谈会”,通过这样的合作平台,我们既发挥了各自平台的资源优势,又使海归人才之间加深了交流与合作,共同助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同《中国汽车报》先后组织了三次“汽车创新与人才战略”、“中国汽车人才发展”等征文评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值此《中国汽车报》创刊35周年之际,祝《中国汽车报》越办越好,在汽车强国之路上发出中国汽车最强音!
文:朱明荣 整理:施芸芸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