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0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1249
2017年底,沃尔沃汽车旗下高性能品牌Polestar原全球CTO及中国区总裁、沃尔沃中国研发公司原总裁沈峰宣布加盟蔚来汽车,担任蔚来汽车副总裁一职,主管质量方面工作,同时兼任质量管理委员会主席。
这并不是第一起传统汽车人前往新造车企业效力的案例,整个2017年,新造车势力的“抢人大战”从未停歇。这也绝不会是最后一起,可以预见,2018年,这一现象还会延续。
近年来,传统车企和新造车势力之间的人才“争夺”愈发激烈,这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担忧:传统车企为何留不住人才?本就急需高端和精英管理人才的传统汽车企业是否将面临人才进一步短缺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人才“迁徙”现象?对此,《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他认为,在人才流动上,新旧造车势力绝非互斥关系,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
“传统车企有着扎实雄厚的专业基础,新造车势力有互联网、物联网思维和技术。两者都是汽车产业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之间绝不是互斥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朱明荣说。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人才观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日益模糊和不断拓展的汽车产业边界相同的是,汽车人才的边界也不断被打破。基于此,传统汽车企业的高管并非“出走”,他们还身处汽车行业的范畴内,并为汽车强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朱明荣看来,正常有序的人才流动有利于跨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跨界复合型人才恰是被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付于武称之为在历史转折点上汽车行业“明显感到不足”的两类人才之一。付于武举例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新领域旺盛的人才需求;互联网和传统产业融合而带来的智能化,使互联网人才在汽车行业供不应求;新兴的智能汽车因为主动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汽车电子技术以及雷达、摄像头、传感器等基础部件的技术需要,也使得汽车行业对相关的技术人才产生了旺盛需求,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研究报告》却显示,我国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总量不足2万人。“跨界融合已经成为常态。”付于武强调,“新时代呼唤更多复合型人才。”
此外,朱明荣认为,在新旧造车势力加强协同合作的大背景下,双方之间的人才流动有望加速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进程,并起到积极良好的促进作用。“广泛合作是必然趋势,新造车企业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更胜于传统汽车企业,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也在打破束缚,主动拥抱新造车势力,相关案例不胜枚举。”朱明荣告诉记者,广汽集团已经与蔚来汽车达成合作协议,福特汽车也与阿里巴巴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
诚然,从宏观角度来说,新旧造车势力间只有互通有无,才能真正起到共同培养行业复合型人才的作用。但从微观角度看,更多的传统汽车人前往新造车企业,留不住人才也的确让传统车企伤透了脑筋。
新造车势力有何吸引力,传统车企又欠缺什么?对此,朱明荣说,传统汽车人才不断流向新造车势力,这其中不乏优厚的待遇、灵活的机制以及广阔的平台等因素,但他相信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能够实现事业理想和产业抱负。
沈峰就是代表人物之一。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沈峰谈道:“我希望不再为某个企业打工,而能为行业打工,为社会打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最能发挥我价值的事情,成就自己,也贡献行业。”对于加入蔚来汽车,沈峰说:“与这样一群顶尖的有志和有识之士一起做引领和改变未来汽车生态的事,是职业生涯的幸事。”
新造车势力以重塑行业生态为最终理想和目标,这一点恐怕是吸引更多精英和高端人才加入的重要原因。但这也给传统车企提出了新课题,传统汽车企业必须适应变革形势而主动求新、求变,加入到重塑行业大军的行列中。
朱明荣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说,传统车企与新造车势力相比,在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方面的灵活性还有待提升。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反映,国有企业在人才激励制度上,未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例如限薪等固有制度,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丝毫无益于人才的培育和保留,高端人才也难以引进,在新生势力更高激励机制的吸引下,原有的精英人才也在不断流失。“传统车企的当务之急是顺应市场变化,合理调整和改善用人制度,使企业的关键人才和高管人才的激励机制更加市场化。而人才纷纷前往新造车势力的现象将加速和促进这一进程。”朱明荣认为。
正常有序的人才流动有利于形成行业人才发展的健康环境,并对产业发展起到积极向上的促进作用,这需要新旧造车势力的共同努力。朱明荣指出,汽车产业需要打造一个良好发展的大环境,这种大环境要有利于创新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职业经理人的成长。虽然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十多年前相比有了显著提升,但我国汽车人才仍处于短缺状态,而行业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提升,需要传统汽车企业和新造车企业共同努力。
朱明荣告诉记者,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造车势力,人才培养始终是最有价值和远见,也是最需要胸怀的投资。汽车行业面临的人才结构性短缺难题,解决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汽车企业在发掘存量人才的同时,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参与到增量人才的培养中。当下,传统汽车企业正逐渐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并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汽车人才的培养工作。令人欣喜的是,新造车势力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
例如,蔚来汽车已经连续多年支持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不仅打造了年轻汽车人交流的庞大平台,也为企业提供了后备人才的遴选和储备,蔚来汽车也因此受益良多。
此外,朱明荣看到,传统车企和新造车企业正在海外增设研发基地,这也是应对高端人才紧缺的较好方式。长安、长城、吉利、上汽、江淮、奇瑞、北汽和蔚来等数十家车企都在海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研发中心,在帮助企业融入当地市场的同时,就地引才,打造了一批拥有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的海外团队,帮助自主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品牌价值。
“未来的人才流动将呈现虚拟化、双向化和多元化的特点,我们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共同营造健康的人才发展环境,打造汽车强国发展所需的结构合理、质量卓越的汽车人才队伍。”朱明荣说。
文:施芸芸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