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能已破百万辆 各车企发展思路盘点

2018-01-04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1244

2018年已悄然而至,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里,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依旧非常抢眼。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稳健,截至到2017年11月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高达60.9万辆,同比增长51.4%。中国品牌正迈步走上新时代的振兴之路。截至到2017年12月底,全国总共有15家企业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纯电动乘用车的生产资质,年度总产能高达91万辆,当前员工总数将近16,000人。如果算上为数不少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能已突破百万辆。


15家新能源车企名单

最新.png


仔细梳理过去两年时间内拿到15张牌照的这些企业,地域分布上也基本囊括了经济发达的几个主要省份,其分别位于北京、安徽、江西、重庆、天津、福建、江苏、浙江,其中江苏、浙江省都分别各有两家企业拿到了生产资质,江苏是敏安汽车和前途汽车,浙江则是万向集团与长江汽车。同时,在市场上还有一批尚未取得生产资质的新造车企业,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纵观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家企业都在纷纷发力,从战略上、理念上和行动上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三个回归和一个核心“的发展思路。


1)回归对核心技术和产品品质的打造


从推出新能源汽车的车企来看,各家都非常注重对产品品质的打造。北汽新能源发布“蜂鸟计划”,“蜂鸟计划”涵盖了e-Motion Design(情感化设计)、e-Motion Drive(超级电驱技术)、LighTech(超级轻量化技术)、i-Link(超级智能网联技术)。


1525936396699524.jpg


前途汽车全面展示其三大核心技术:整车控制管理系统(VCU)、可再充电能量储存系统(RESS)和整车轻量化技术。更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汽车,作为国内新能源车的代表品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具备着强大的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核心技术。秦100、唐100、宋DM等王朝系列车型则是比亚迪品牌的典型代表,即使放在同级别竞争对手当中,这几款新能源车都绝对名列前茅。


2)回归到服务理念的创新


在2017年12月11日,威马汽车在上海举行“Always On 无威不智”品牌发布会,威马首款车型EX5也在发布会上正式亮相。威马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定制化服务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无独有偶,2017年12月18日,蔚来汽车举行盛大的ES8上市发布会,令人耳目一新的电池租用方案、四个终身免费服务、3分钟换电、自动驾驶系统及人工智能等等,满满的信息更是瞬间刷爆各大媒体朋友圈,受到业界高度关注。


timg (1).jpg


其实,我们从这两家代表性企业的具体做法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是对“服务”的重新诠释和定义,再次满足了我们对美好新生活的美好期待。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拥有超强的客户连接能力,拥有打造全程愉悦体验的服务能力,更需要拥有对服务理念的持续创新的能力。唯有如此,才可以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3)回归到人才体系的构建


谈到对核心技术的研发、产品品质的打造和服务体系的创新,这些背后都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来推动。虽为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云度新能源却汇集了一大批国内外平均造车经验十余载的专业汽车人才。


timg (2).jpg


云度新能源总经理刘心文,此前任职奇瑞新能源总经理,曾参与建立新能源乘用车研发体系和集成平台,并负责推动奇瑞新能源项目市场化推广。此外还有一大批来自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上汽、北汽等知名车企技术人员纷纷加盟云度,这些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云度新能源的人才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逐步构建了完善的正向产品开发体系、供应链体系、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


一个核心:以人为本


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有不少的新能源车企将推出新的产品,在新的一年将迎来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和考验。谁把握了人才发展的核心,谁将会在竞争中掌握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整个新能源产业,就会深切感受到这些企业在新时代下呈现的三大亮点。


第一,国际化的发展视野。无论是北汽新能源,还是地处重庆的金康新能源,在国际化人才的布局和业务发展方面都极具国际范,企业的前瞻意识、务实的风格都在当前的时代下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第二,灵活的用人机制。从各个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员工背景来看,都遵循着任人唯贤,各尽其才的原则部署人才发展梯队,更遵循市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而不会受到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束缚。


第三,干事业的发展平台。各个新能源车企都凝聚了一批能干事、想干事的专业团队,为他们打造了一个可实现人生抱负的事业发展平台,可以尽情地发挥他们的特长,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工作,也从各个方面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


文: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研究员 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