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6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1084
2017年8月24日,中国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CAHRD)主席扩大会议暨换届大会在“2017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会年会”期间召开。会议回顾了CAHRD十年发展历程,举行了轮值主席交接仪式,并探讨了企业人才工作的需求、难点与组织发展等问题。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付于武在会上发表总结讲话,他与各位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们交流了当前汽车技术变革与国企体制机制改革的两大形势,并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提出了几点指示。他呼吁,汽车人才工作者们要深刻把握这两大形势,开创汽车人才工作的新常态、新规律与新思路。他深情寄语:在变革的当下,需要有胸怀、有抱负、有激情、有热情的人事工作者。希望大家在变革中积极面对危机与挑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以下为讲话实录:
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我前天在北汽,昨天在广汽,今天到江淮,一直接触企业界,今天下午的会议使我很受启发。大前天晚上北汽总经理问我,说你最熟悉谁?因为做行业工作,我说,企业的老总我最熟悉,第二类是企业的科技界、汽车工程学会,刚刚开始培养出非常好的感情的是汽车的人才界,是在座的各位。刚才大家对汽车人才研究会的发展问题、汽车人事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记下10条意见,我给大家谈谈我的心得。
首先还是和各位交流一下,目前我们人事工作面临的变化。汽车百年的历史,技术变革最具颠覆性、冲击力的是最近5年。我觉得我们做人事工作的、人力资源工作的领导,应该跟我们的老总、工程师一样,要有强烈的意识。
最近,我们汽车界有两个高度统一,一个是对我们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升级有高度的统一,传统汽车一定要升级,一定要在电动化、智能化上要有实质性的步骤。在广汽董事会上我就提了,虽然我们做了,但是跟国家的期盼距离还很大。据我所知,我们国家领导人直接对我们汽车产业发展喊话的,习总书记是第一位。之前到上汽考察的时候,就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这是总书记国家主席,直接的、有针对性的喊话。最近又就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两次批示,这个力度相当大。
最近有人问我,老付你在干嘛呢?我说从汽车工程学会的角度,按照国家政府的安排,我们正在搞智能网联。6月12日,跟苗圩部长、辛国斌副部长,我们成立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实际上由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建这个联盟已经有4年时间,但是上升到国家队的地位是今年6月12日。这还不行,还在联盟的基础上成立实质性的创新中心,就是智能网联的创新中心。所以,8月17日在北京成立了发起人大会,我在大会上讲,请大家记住这个历史时刻,智能网联的战略联盟成立。所以,我相继给五位董事长打电话,包括徐留平同志,表示都非常坚定,毫不迟疑。
马凯副总理在新能源汽车座谈会上讲了一句话我还是很受感动的,他说新能源汽车是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中发挥作用最好的。他还说一句话,我希望我们搞人事工作的要记住这句话,非常重要。他说,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业中为数不多的,在国际上处于先进地位的产业之一,这话是非常重的,也说明我们中国制造业,虽然有《中国制造2025》,但是真正处于国际,有竞争力地位的不多。所以,我们行业统一这么一个思想,节能汽车的升级加上电动化、加上智能化、加上网联化,有可能跨越式的发展。这就是我们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发力点。
对这个趋势的理解,今天我很感动,在座的各位在发言中都谈到了。今天不是当着你们的面表扬各位,搞人事工作的同志素质就是高,这不是赞美之词,是我的心里话。我长期跟技术人员打交道,本人也是总工程师出身,切实感受到大家搞人事工作,对智能化、对电动化、对转型、对国际化,有这么深的理解,我很感动。我想这个形势、大的趋势,我们大家一定要形成高度共识。
过去对电动化产业一直有不同声音,一直到近三年来统一了。虽然说统一了,但是双积分一旦实施,我看有些企业就露出原形。问我意见,怎么办?我说是不是法规上坚定不移,时间上稍微缓一点?如果目前实行,可能有些企业惨了,要罚死你。我说的意思是,我们一定要有技术大变革带来的危机感,当然有机遇,但我觉得挑战还是蛮大的。这是一个大形势。
第二,体制机制的大变革。最近我发现,我们汽车产业几乎都成了这个地区、这个省份,这个市混合经济或者说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刚才华晨也讲了,成了东北国企改革的试点。上海就批了一个,一天之内市长、书记批了,试点就上汽。广汽,这次动作之大是超乎我想象的,包括总经理在内,辞去董事职务进入市场,多大的力度!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制造业、汽车业的重大利好。所以,我们人事工作在体制机制、混合经济,包括进一步深化的改革中对形势要有足够的判断,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看。
去年跟国资委在一汽召开座谈会,弄了半天,外部的就我一个人,基本都是你们(人事)的人。规划局局长讲的问题也是混合经济,国企改革没有混合经济,没有新的体制机制,怎么能焕发青春活力。这个体制改革,不光是牵涉汽车产业本身,还牵着整个工业经济,因为试点都在我们这里。这个大的形势和趋势,我们也要注意到。
所以,在技术大变革,体制机制大变革的背景下,要探讨我们中国汽车人才工作新的常态。我觉的这个可能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人,核心在人。上次我们人才学家说,总书记讲关键在哪儿?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你想想我们的人才工作多么重要!我本身搞技术的,我们汽车工程学会整合行业优质的技术资源,我们缺的是什么?还是高素质人才。我刚才举广汽的例子是这样,三千个人的队伍,流动性小,有的应该淘汰,应该走,他就不走。被人撬走的都是非常好的,留下的很多都是不好办的。所以,新的形势下,要探讨我们人才工作新的规律。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怎么办?还是要解决几个关系问题。
我觉得,第一个既要高瞻远瞩,又要脚踏实地。
高瞻远瞩方面,今年我个人也好,汽车人才研究会也好,包括汽车工程学会,我们下定决心,做中长期的人才战略研究,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要拿出来,这是填补历史空白的。我们知道有两个重要的文件,一个去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还有今年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中当然有那么两句话谈到人才是重要支撑,但是规划里并没有完整显示出来。所以,我个人认为中长期的规划不完整,必须有一个人才的战略规划研究来支撑我们产业经济。所以,中国的人才界和我们汽车的人事、人才界,我们两部分合二为一,做了深入的调查,走访了很多企业,在座的这些企业给予我们很好的支持。我觉得工作就该这么干,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调查怎么能知道产业现状,怎么能摸到命门,摸到我们产业对人才的重要需求。所以,这次从调查开始,我们明荣同志,张宁同志分别带队深入企业调研,给我们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脚踏实地方面,我们有两个报告极具意义。五个专委会,两个报告,用工、薪酬。就这个来讲,我们人力资源领域的协同比技术领域好。轻量化联盟我也是理事长,张宁同志任秘书长,我认为已经很好,但是跟人事方面比,我们的用工和薪酬,毫无保留的把核心的资源贡献出来,我觉得这就是差距。所以,上回我鞠了躬,不是说逢场作戏,我真的被你们感动,长期搞技术的人被搞人力资源的人感动,你们真的很棒。所以两个报告要坚定不移的干下去,这就是脚踏实地,总要有贡献。
第二个,既要用创新的思维,通过这个公众平台解决、推进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要开创性的工作,又要在协同创新的基础上做到共赢。
我觉得这个平台,能让每个企业吸收对方的营养,我们还要产生化学反应,在物理上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平台意义就是这样,既服务于企业,又服务于产业,又贡献于产业,发出我们人力资源这些人的声音。所以刚才的倡议书说怎么能落实,能不能落地,这个我觉得提的就很好。不能倡议书就这么一发就完了,还应该往下细化,我们得想想办法。
第三个,既要着力在传统汽车领域发力,就是传统汽车的升级,人事工作的推进,又要在新的领域拓展。
新的领域很明确,就是三化:智能化、电动化、国际化。我们行业最大的痛点在哪儿?我个人认为,还真不是智能网联,真不是电动化,行业的最大痛点是国际化。我们的国际化,如果按照产业强国的标准来看,我们是一塌糊涂,真的需要检讨。当然,国际化的内涵很丰富,比如我们的总量有3000多万,但我们的出口量70万,70万是什么概念?一个韩国,别瞧不起韩国,现代起亚累计的出口量1000万轿车,我们真的情何以堪?今天的代表几乎都谈到了国际化,所以我想下回我们是不是聚焦国际化,深入的探讨下怎么从国际化的角度留住人、用好人,怎么让海外回来的一些学子、专家更好的发挥作用?不是没做,但现在看来有点问题。我们有一个全球汽车精英组织,都是海外回来的,他们来讨论的比较多,我们搞HR工作的人很少。我觉得这个真的可以很好的研究。
当然,从技术上看,我们为什么出不去?我29号到韩国,去两天,我就带着一个问题去:为什么现代起亚能够出口1000万,中国就出不去?上回见大众的翰博士(音),他说我给你们提点建议,比如说进欧洲,你们有懂欧洲文化的吗?有懂欧洲市场的吗?有懂欧洲法规的吗?别说几国几地,就是真正懂欧洲骨髓的设计师有多少呢?这事对我们科技界,对我们人力资源部门是一样的。我建议,下次我们HRD组织,在用工制度、薪酬制度,在我们国际化方面深入、热闹地讨论一下。还有海外人才的使用方面,也要好好考虑一下。
除了我刚才说的三个关系之外,我们五个专委会与整个汽车人才研究会的总体架构中,所有的板块要直接打通。从国际化的角度说,我们有全球精英组织,我们海外的、华人的,这么多联谊会……都在我们汽车人才研究会的框架里。我们之间怎么做到充分的融合,把这个大的架构之间的壁垒打开,更好地运用于我们的汽车人才建设。我觉得非常重要。
伟大的产业要有伟大的共识。在技术变革的面前,需要有胸怀、有抱负、有激情、有热情的人事工作者。这么大的变革给我们人事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发挥的空间。所以,我也希望大家不负重任,把我们人事工作做得更好。一会儿还要开理事会,还有论坛,我希望大家踊跃参与,不断给我们汽车人才研究会注入新的活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