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1236
李春荣任宝腾CEO,吉利选择一位中国本土职业经理人操盘海外合资品牌,这是中国汽车人才“出海”的一大跨越。
伴随着中国汽车走出去范围的不断扩展,中国汽车开始在全球市场参与更广阔的竞争,人才“出海”变得越来越多。中国人才梯队建设能否满足中国汽车走出去需求?在“出海”过程中,中国本土走出去的汽车职业经理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8月31日,《中国汽车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听他畅谈我国汽车人才的海外发展。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朱明荣
《中国汽车报》:您怎么看李春荣任职宝腾CEO?您怎么看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走向国际?
朱明荣:李春荣任职宝腾CEO,可以说是中国汽车行业人才国际化进程中又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2014年,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杨嵩升任日产汽车北美区高管,中国本土职业经理人“出海”,任合资企业外方国际市场高管,尤其是在北美区地区,当时就在行业引发热议。相比一些本土职业经理人成功突破“天花板”执掌跨国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等核心职务外,杨嵩的跨度比较大也更加国际化,开启本土职业经理人“出海”的先例。现在,李春荣以国有体制下培养的本土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担当一家中国汽车公司旗下国际性品牌的决策者,可以说又一次开创了新的记录。
这一方面表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在充分竞争中不断成熟,为本土汽车行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可贵的平台,使其能力、经验等可以与成熟市场的汽车行业人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在国内车企纷纷引入海归人才的同时,优秀的本土职业经理人也开始走向国际,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从用人角度来说,李春荣任职宝腾CEO的重要因素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用人的魄力和独特眼光。他没有聘用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经验的海外职业经理人,或是海归、华人来担任CEO,而是直接任命了由国有企业培养出来的本土职业经理人。这说明他对本土职业经理人是非常有信心的,而且对任用之人也是相当信任的。随着中国汽车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企业逐渐升级为跨国集团,李书福对人才的考量与使用也是值得这些跨国公司一把手思考的。
当然,对长期在国企任职的李春荣个人来说,在宝腾的职业生涯必然会面临很大挑战,这是一次试炼,但这种试炼是必要的。当前,人才的交流与跨界、人才的国际化都在加速进行中,这是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走向国际舞台的必要的历练,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和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中国汽车报》: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向世界级的职业经理人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朱明荣:中国汽车经理人走向国际的确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也在关注相关问题,今年的“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上,也会进行专门探讨。
我认为,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要想成为世界级的职业经理人,最终要通过能力提升,主要是以下几种能力:1)国际格局和视野:成为世界级的职业经理人,需要在职业发展中慢慢培育国际的格局和国际视野;2)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世界级的职业经理人,具备超强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娴熟的外语应用能力,知晓如何智慧地解决文化冲突;3)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国际化:需要运用国际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中的难题和其他各个方面的挑战,打造具有凝聚力的国际化管理团队;4)跨界思维能力:世界级的职业经理人要能够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所认识,并自主自发地从多种渠道获得跨界的新知识,快速学习并应用在业务管理和人员管理上,积极响应市场的变化。
《中国汽车报》: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民营企业的崛起,中国汽车人才市场化的职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很多体制内的汽车经理人,开始走出体制,成为职业经理人。他们在由体制内向职业经理人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问题?
朱明荣: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从体制内向职业经理人转变,一方面要发挥体制内国有车企的优势,如稳健、抗风险意识、规范性等方面;同时,也要吸收体制外的民营、合资等经济体的优势,如敏捷管理、快速迭代、扁平化管理、非正式沟通等。
在工作中,首先要积极转变战略思维和工作方法,克服之前工作中养成的体制内的惯性思维和工作方法;其次要加强学习,加强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主动适应市场化职场竞争,积极按照职业经理人的标准重新塑造自己的职业特质,打造自己独有的职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