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8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1077
今天演讲的主要内容分成三大块,腾飞中的汽车工业、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以及如何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
一、腾飞中的中国汽车工业
2013年中国产销突破2000万辆,2014年突破2300万辆。这个数字将会不断发生提高。在零部件方面,包括发动机,自主研发也在增强。
尤其是比较突出的是在商用车方面,巴士也好,卡车也好,这几年不断的进军海外,江淮集团底下的安凯客车、中通客车等等,海外输出非常快。卡车,江淮还有一汽,都在南美、非洲等国家进行销售。中国商用车在海外战略中不仅是出口,还积极在当地建厂,扩大自己海外品牌的树立。
二、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
看到这些业绩,相信大家都为之振奋,我们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大国,我们转型为汽车强国的时候才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巅的时候,我们到底离世界强国有多远呢?我们先看一下开发一台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系统集成能力还相对比较弱:需要将横向的各种性能与纵向的各装置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点国内整车公司或系统集成商还有待提升
这个纵轴是整车的硬件装置,横轴是整车的性能,由于空间有限,纵轴只是放了一部分内容,硬件与车辆性能的关系,在车辆开发时需要同时考虑这些因素,这是非常巨大的系统工程。设计之初我们需要对细分市场的项目,目标、品质、性能及其可靠性,需要内部资源、供应商及开发资源一起完成,我们需要集公司内外的资源智慧并进行沟通,取得内外一致的开发是重要的一步,对车型进行全方位分析、提取现有车辆性能相关指数、制作出诸如整车行驶的路线图、再制定新车开发方向,结合公司内部开发资源、生产设备、供应商体系。我们中国车企在这方面比较弱,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功课呢?展示一个简易的开发流程,上半部分是开发阶段,下半部分是生产阶段。
2.逆向开发方式成了车企发展的阻力
开发有正向开发和逆向开发两种趋势,无论是正向开发还是逆向开发,在细节方面都不能省略。目前国内车企及零部件的商品开发,是逆向开发。由于交货期短,车企本身开发能力有限等因素,国内厂家会省略掉部分流程工作,只是做蓝色的部分,这样一来在开发指数上就留下了很多故障的隐患,结果就是通过市场故障率方式表现出来,这是中国车企市场故障率比较高的原因。
中国汽车发展历史,逆向工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走逆向工程是比较快的方法,在早期客户宽容的支持下获得了很大的市场。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市场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各大跨国车企全方位接入,市场激烈非常竞争,还有市场的转变,理性消费,80后、90后崛起,他们对品牌的认知度。
新生人从小就是坐品牌车长大的,他们对消费品牌的消费指向更加明显了。从这点来说,对品牌力比较薄弱的国内车来说是一个考验。从乘坐的舒适性、振动、噪音都浮出水面。通过正向开发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产品形态化,提高产品。逆向开发成为中国车企的主流之一,市场逐步规范化的今天,这个也成为束缚国内车企开发的因素。
逆向开发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在具体工作中的感受,如果整车的逆向开发能达到标杆车的70%。向下级商的推移会是一个下降过程,整个开发过程中是硬件装置在齿轮上的匹配,牺牲了整车性能,在此基础上,如果想实现产品平台化和产品升级的时候,往往需要对局部的零件结构进行设计变更,这时候就需要用正向开发的方式完成这种任务,如果没有正向开发平时的积累,就没有能力通过正确的设计掌握车的细节,所以会经常发生故障。这成为今天国内车企品牌竞争力一直提不上去的重要因素。由于终端客户抱怨不断,影响品牌迟迟得不到提升。
通过这个图比较一下自主开发过程与逆向开发过程。自主开发的起点往往是客户的需求,逆向开发的起点是标杆产品。这个有针对产品开发的实验,完成工艺的量产实验,逆向开发过程中会选择市场中比较优秀的产品作为标杆,因此比较容易认为,这个标杆产品已经通过了验证,因而减少了逆向开发中的过程,这给日后的故障埋下了祸根。
我们国家提出用技术换市场以来,国内车与各品牌建立了合资关系,目的是通过慢慢运作吸收它们的技术。通过多年合作,我们国内车企确实学到了开发流程和管理技术,但是跨国车企并没有跟我们分享它们的供应商体系。
大家仔细想一下,在国内的这些跨国供应商当中,大部分都是只有生产的功能,而没有开发功能。当我们产品,尤其是我们一些零部件发生问题,我们再找供应商的问题,往往给我们最多的答案,跟总部商量。
我们在逆向开发一款整车的时候,为了保证整体项目的顺畅,更多国内车企会采用同样的供应商。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一般跨国车企都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器公司,在发动机和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上,我们做变更是一个非常大的变更,这个要做同正向开发相同的工作。如果工作做的不彻底,对新车的故障会产生很大的隐患。今后国内车企应该何去何从?
从目前生存的角度而言,我们需要将图中粉色部分,包括评价与验证、自主设计数据(图纸・规格书)、设计的验证、实施等做完善。结合自身所处的位置,充分分析理解自身所面临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从短、中、长期三个角度逐步提升对策,并逐步实施。
逆向开发中往往缺失了该表中红色的部分,逐步到下级。由于信息缺失的过多,所以这个图纸就会逐步的下降,其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这里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影响自主开发的原因。
①基本考虑问题方式
这些是我们在与国内车企零部件公司打交道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
横向联系太弱,具体表现在:个人间,公司内各个部门间,与外部公司间的横向联系(合作);没有技术沉淀(积累),在技术进步中有技术飞跃以及技术改善,但是国内的公司往往不是按照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改善问题点,而是省略了中间过程来寻求飞跃式的技术改进;重视结果,仅仅将过程(程序)考虑为手段;没有将开发中的失败,品质不良活用为技术进步的原动力;没有按照PDCA循环来展开工作,也即,没有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反馈;没有对知识,经验进行系统吸收,因此没有形成公司自身的技术财产;没有理解:问题的根源在于设计;光靠品质管理是无法解决公司的根本问题的。
②设计的重要性
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进行自主开发。影响产品主要因素是在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做的工作比较完善的话,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的80%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于后续管理过程中,我们即使做的再完善,充其量也只有20%的空间,仅靠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来改善产品质量是治标不治本的。
3.工艺设计能力弱:没有工艺设计就无法进行生产
设计非常重要,设计的重要因素包括生产工艺的设计,加工工艺、组装工艺以及检测工艺,这个具体就不一一展开了。
4. 供应商体系弱
这张图显示了从整车厂到零部件,进而到材料供应商的需求,从材料供应商到各级零部件供应商,到整车厂的解决方案能力,这两个能力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各层次的开发能力。结合各相关问题,欧美公司经过上百年积累,形成了完善的体系,我们车企在这个方面还比较薄弱。
三、如何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
1. 强化自主开发功能
我们今后车企到底何去何从呢?当务之急是强化自主开发能力。精确设计能力,我们国内车企一味把这些东西完全包给外部设计公司。实验能力,作为公司内部及外部的完成实验是一个关键的手段。供应商的体系,这个表中显示了产品的规划和项目开发中的一些问题和对策。产品设计、原材料实验中存在的环节对策。
2.薄弱环节的对策
正向开发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薄弱环节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总的来说包括人力、设计公司、供应商以及外部的测试实验。借助外部力量,有计划的完成各薄弱环节的建设。
3.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
这个是发动机的展开图,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一般在这个开发阶段工作并不是由一个部门单独完成的,而是从开发的初期开始就由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一起参与,配合开发部门的工作,开发阶段各个部门紧密沟通,后期出现生产能力不符,客户满意度就会降低。
4.培养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类型,如领军型设计人才,具有车辆设计、关键总成件设计、工艺设计、材料设计中2项以上能力的复合人才;领军型采购工程师,设计、成本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领军型品管工程师,试验、零部件设计、品质管理的复合人才。
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在今后需要结合自身的市场优势,加上自主能力的提升,从这个方面提升国内车企全面的竞争力,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化。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