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总:先进技术要靠人才引领

2013-10-10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1209

2013年9月27日,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和嘉定区委组织部联合召开“中国汽车海归精英创新创业发展环境讨论会”。会上,多位汽车海归精英做了精彩发言。以下为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主席、春晖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大总发言实录:

非常高兴回到嘉定,见到这么多的老朋友。每一次到嘉定都有一种亲切感。第一,嘉定是一个汽车城,北京顺义也要搞汽车城,我说你这个汽车城比嘉定差远了。第二,嘉定的领导对汽车人才的支持、关注、关怀是多年一贯的。这里我也借这个机会,代表我们与会的海归向嘉定区的领导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自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我想讲一点我的体会,我离开了北汽之后,我成立了春晖资本。我们注重汽车为主的高端制造业,在制造业当中,如果你结合产业、技术、市场、资本、中外,这里面有很多共赢发展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的重点。我们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来做。解除了一些金融、投资、国际并购。最近我们已经做了两起,并购了两家海外企业。这是我们的维度。

在这个维度上我想结合马书记的讲话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人才,一个是引领。马书记说,我们嘉定要引领城市的发展,而引领要靠人才。汽车工业在过去30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了,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的精英人才,包括海归精英人才都做了很大的贡献。很多方面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我觉得我们海归有四种形式。第一个是回到跨国公司工作的。像陈玉东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我本人过去也是这样的代表。他们引领跨国公司在中国落地。比如说上海通用,这一批人。还有一个模式就是回到高校,像余院长、万部长、杨主任,我们的风洞,他是全国领先的。还有回国创业的海归,在座也有不少,像刘总。他们引导了新能源产业化的发展。像徐性怡的公司,他受到了风投的青睐,说明他们引领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更多海归回来的形式是直接参与到了国内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他们在当中也引领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自主品牌的产品开发,可以说有自主品牌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海归精英在工作,在努力,在奋斗,在引领。另外,这些企业在国际化进程当中,这也是很多海归精英在意的。中国企业要走国际化的道路,要走出去,做成几项。上汽的时候,我们收购了一个英国的技术中心,上汽的发展和引进汽车技术人才是有关的,我们引进了300个工程师,我们赵总在沃尔沃,技术现在也落在你们这里,赵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们在北京做了私企,包括萨博,包括我们买了世界第二大天窗企业,包括变速箱的企业。我们说引领的话,还是要靠人才。这是历史,往前看的话,企业怎么发展,行业怎么发展呢?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汽车工业大而不强。这个东西我们必须要承认。你说技术的深度,陈玉东曾经和我在德尔福的发动机管理部门工作过。他们一个人引领500人的工程师团队,他就带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这个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行业怎么发展,企业怎么发展,城市怎么发展,都很重要。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差异化。我要搞差异化的发展,企业发展也是如此。我在上汽、北汽的时候讨论怎么发展,现在市场上有300多种车,我们怎么样让老百姓买你的车,我们要走国际化的道路来形成差异化。我和国外有技术、品牌等方面的差异。洋为中用,成为我的东西,为我所用,为我掌控,那他就是我的。在这个基础上,我可以打造一个东西。我们说汽车产品来讲,价格上肯定是价格靠近国产的,但是品质上向国外产品靠近。所以差异化我很赞同,我们今天的汽车发展也还要靠这个。最近我们在资本运作过程当中,我们和很多企业讨论怎么发展,很多企业也面临着瓶颈,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他过去20年发展非常快,下一步销售总量怎么上一个台阶,技术怎么样上一个档次,国内企业还是集中于比较低端的制造当中,他怎么突破这个瓶颈,我们其中一个思路就是走国际化道路,来实现本身自己的差异化。我要管德尔福,那500个工程师为我服务,那这个和别人的东西就不一样了,竞争实力完全不一样了。

我想就城市的发展来说,我非常同意马书记的差异化发展之路,我想可以考虑走国际化的道路,作为自己差异化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径。实际上你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比如说引进沃尔沃,实际上也是一种走出去,而走出去是为了引进来。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海归人才真的是有用武之地。你看我刚刚讲到的并购,有非常多的企业想做,但是最后做成的不超过十个。刚刚我举了五个例子,你要看当中做的好的,都是后面有人才支撑的,失败的,基本上都是没有人才支撑的。人才在当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将来要更大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持,才可以做好。这也是和我们相关的。

具体到嘉定,马书记提到世界级的汽车研发基地、人才特区。这两个东西要搞好的话,那嘉定就更不一样了。这和建个房子不一样,你建了房子人才不去居住,那是有问题的,城市就没有活力。我们通过汽车研发基地,把真正高端的东西落户在这边,再有好的人才配比,那我的产业化发展就真的是非常好。

我们最近也在看一些国际上的企业,非常有技术,非常有平台,他们在国内也有合资企业,搞的都非常棒。但是只是搞简单的装配制造,他对中国情况不太了解,他算细帐算的很清楚。但是你看上海通用发展不是这样的,第一个把研发中心建在中国,投了最先进的工厂,这里面是有海归的引领的。他非常的具有前瞻性,现在做的非常好。但是很多企业不是这样的,他只是把低端的制造放在这里,而现在我们控制这个企业就不一样了,我是老板,我要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你一定要把研发中心搬到中国来,这样的话,才可以获得更快的发展和更大的市场,同时我们是双赢的。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