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861
11月5日,由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理事大会暨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在“走向汽车强国的人才战略”论坛上,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原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主任徐颂陶作了主旨报告,以下是报告全文。
(报告现场)
尊敬的邵部长,李会长,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们刚才胜利地完成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的换届的工作,我想借这个机会,首先要感谢邵部长领导旗下的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经过十年的努力,搭起了一个很好的扎实的平台,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是一个后发的人才研究方面的一个专业会,但是后发的优势很大,取得的成果是其他各个研究会方法的前面。去年,中国人才研究会专门在上海召开宣传会议,介绍推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的经验,而且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这次研究会是一个后发优势潜力很大,一定会为中国的汽车事业的发展,为我们全国的人才研究会的发展会提供很多积极的榜样,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向新当选的一届理事会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他们在邵部长创造的这样一个丰厚的基础上,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想今天借这个机会,就汽车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讲几个粗浅的意见,讲话稿形成的过程中,我征求了邵部长意见,邵部长给我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和副会长提供了很多好的资料,在这里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讲四个问题,第一个,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是相辅相成的。第二个问题讲我们汽车方面的产业人才队伍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还有相当需要改进和研究的地方。第三个问题是讲一讲我们汽车行业的人才队伍的总体的一些想法。第四个是人才开发应该采取的几个重要的措施。
先讲第一个问题,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人才事业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汽车批量登陆中国以后,就引发了中国汽车人才教育培养的新的开办。1927年浙江成立了汽车彻车务人员的训练班,招收中学毕业生30余人,学制为一年,这是我们中国汽车行业史上培养的第一批汽车专业人才,1928年国民党中央军事学校成立了军事交通学院,聘请德国教员来担任教师,培养中国的汽车这一方面的人才。1936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成立了陆军交通学院,蒋介石亲自带领这个汽车学校的校长。1938在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在我们国家第一次设立了汽车的专修科,专门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两年,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和军队也十分重视汽车人才的培养,早在抗日战争初期,在延安就成立了摩托化(音)学校。1938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成立汽车队,就是从这个学校抽出两个学院大队来组成汽车队,组成我们军队的第一个汽车队。民营汽车人才的培养和规模就更大了,1937年重庆成立了交通技术人员训练所,成立了高中汽车的车务设计人员的培训班。抗战胜利以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专攻汽车专业的留学生孟少龙(音)回归后在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办起了汽车专业课程,他一个人接任汽车工程,汽车制造工艺学的课程,培养了一批汽车方面的专业的教师。北京解放以后,他又办了汽车训练,从各个大学里面招收了50多名青年学生,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批汽车专业的大学师资,他还先后担任了一汽二汽的总工程师,并且创办了合肥汽车工业学院,随着汽车制造工业和发展,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越来越大,国家先后创建了一批以培养汽车专业人才为主的大学,培育是在1955年9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和山东工学院有关学科合并,组成长春汽车拖拉车学院,后来改为吉林工业大学,把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新规模、新的高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汽车工业迅速崛起,这与人才资源的开发引进是分不开的。国家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工学院等几十所高等院校先后成立的汽车专业的和汽车学院,还成立了一批有关汽车专业的高级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学校和汽车方面的技工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汽车的专门人才。特别是有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也开办了自己的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比如说北京汽车集团,吉利汽车集团也办理了自己的汽车方面人才的专业。
昨天蒋中介(音)同志参加交易部的一个技术交流会,在交易部的同志讲,在交易方面我们汽车行业的战斗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将近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专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人都是汽车方面的,可见我们汽车行业一直以来重视人才的培养。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国内的生产企业已经达到了5800多家,总的资产超过了一万亿元以上,同时从业的人员从1978年的7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22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由2.13万人增加到了24.5万人,增加了10倍。相关的人员已经达到2000多万人,1978年汽车产量十五万辆,到2008年880万辆,2009年1300万辆,今年一即将达到1700万辆。摩托车的产量从1978年的15万辆增加到了2008年的2500万辆,全国汽车的总产值从1978年63亿元增加到2008年1万7千亿元,这种数字再一次证明了我们汽车行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开发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世界银行认为确定一个国家的财富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土地资本、福利资本这三个比例是64:20:16,也就是人力资本占国家财富的64%,除了石油资源及其丰富的中东国家以外,大多数的国家61%的社会财富都是由人力资源决定的,这就是说我们人力资本决定了一个国家财富,同样也决定了一个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据经济学家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的程度在初中以上的劳动力他产生的弹性的生产系数为0.4,初中以下的产生的弹性系数为0.1,也就是说在劳动者中,在初中以上学历的每增长1%,那么他的产生系数将增加4%。初中以下学历的劳动者增加一个百分点,他增加产值是增长的0.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相差十倍。这再一次证明了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对经济增长的极大影响。对于这一点我们汽车届的领导大家都已经形成了共识,在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有一位同志就说过,没有资金不可怕,没有市场不可怕,没有人才最可怕,我觉得这话说得非常到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证明,没有人才就没有了资金,有了市场,汽车工业也会搞不好,也会搞不上去,所以关键还是在人才,我们必须把人才资源的开发,放在我们行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人才。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汽车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连续八年每年生产增长的速度达到20%。到2009年底,中国汽车产量和销售量都突破上千万大关,公布的数字今年我国1至9月份的销售量已经达到1200万辆,年底要达到1700万辆,已经超过的美国历史上最高的销售量。这在世界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上,包括韩国、日本的高速成长期也是没有的。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汽车产销大国的行列,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以欧美日等汽车强国,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汽车届的朋友们一致认为,我们的差距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二是技术,三是人才。
我认为这三个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方面的差距。刚刚会上张会长也讲到这个问题,因为技术也好,管理也好,都是需要人去做的,需要人去解决的,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还是人才的问题。我们汽车产业是一个高科技的产业,他涉及到制造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从汽车制造产业链来说,从研发、设计、实验、制造、组装、销售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有足够的科技人才,从服务来说,涉及金融、保险、租赁、修理等等各个行业,哪个方面的人才都是不可或缺,多层次的人才主要包括不同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等等。还有我们特别需要一批国际化的人才。从上述的人才需求量来衡量,特别是与汽车强国相比,我们汽车产业方面还存在着几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第一,我们当今还缺乏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汽车核心技术的高级研发实际人才,特别是在轿车的一般技术,我是外行,这有点班门弄斧,我是看资料上专家讲到,我们的技术,我们的发动机的电动技术,我们的自动变速箱的技术。我们还缺乏掌握这方面技术人才,而且目前这些现代技术还是控制在别国公司的手里,汽车的机器发射,冷藏车、油罐车、油气车,这些专门的车辆设计方面的人才也是特别缺乏。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劣势,甚至影响到我们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缺乏汽车这一背景的有懂的国际贸易、懂得营销方面的高技能企业管理人才。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是很广,国际化程度很高,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需要一批能够懂得企业管理,熟悉营销业务,应对国际竞争里的优秀的企业家。
第三,我们还缺乏一批精通技艺的高技能人才。据有关统计,发达国家高技能的人才一般都要在公认比例的41%以上,而我们国家既是高级技师只有429万人,占全国技能劳动者的4.3%,汽修人才的缺口更大。据教育部、劳动部六个部门统计资料,到2010年我国汽修人才需求量至少存在着80万的空缺。
第四,汽车的营销、售后服务和汽车配件质量体系的人才远远的不能满足需要,成为近几年紧缺人才的榜首。具一项权威表明,发达国家,重视汽车制造业的人数与汽车相关产业人数的比例通常为1:10。而我们这方面还远远的不够。根据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中国汽车人才研究报告预测,汽车产业的相关人才的严重短缺,现有人员素质不高,中国的汽修行业协会作了一个测量调查,汽修队伍的240万人,从业人员,其中70%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真正能够跻为汽车故障运转能力的不到20%,而这个数字在日本是40%,在美国是80%。所以我们队伍的素质远远不能适应。由于汽车人才队伍方面的敌手,统计资料以上的分析不一定全部正确,但是我认为是人才队伍,我们全部的人才队伍总体情况还是相似的,这就是说我们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的竞争能力不够强,关键是缺乏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和高技能的指导方面的人才。据国家科技部统计,2007年底,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4200万人,其中本科以上的人员总数已经赶上了美国,我们队伍里面本科毕业人员和美国相等,但是我们创新性人才却依然非常短缺,据科技部统计,真正具备创新科技人才只有1万多人。另外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人才白皮书,美国的人才国际竞争能力综合指数为1.0,日本为0.77,德国为0.60,我们国家为0.48。在61个国家和地区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排位当中,我们是处在35位。我国拥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我国企业对外技术的意见度都达到50%以上,而美国、日本对外企业的对外技术只有5%,所以我们大量在做加工的工作,我们现在是一个制造商,但我们不是这样讲,为什么?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缺乏技术,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都是靠人家技术来加工,来指导,缺乏技术问题就是人才问题。所以用全国统计数字,来衡量我们汽车产业,我想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因为我们汽车工业毕竟是通过国际的合作合资,引进技术发展起来的,所以很多关键技术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大部分的汽车产业都是在做加工,制造的工作,所以我们要真正做到自主创新,领先国际的先进的汽车品牌,这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培养自己的专门人才,这要形成我们自己的汽车产业链的不同机构的优秀人才的培养。
第三个问题,坚持人才强企强业,建设汽车强国。昨天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从一个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促进汽车工业快速、持续的发展,汽车届的朋友们一致认为,关键是要我们掌握自己的技术,要有自己的自主的知识产权,要有自己的世界先进的核心技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人才强体,人才根本方针,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结构齐全的、品质优秀、素质优秀的我们中国汽车人才队伍。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积累,从量变到质变,形成自己的汽车的技术体系和自己的人才体系。来打破跨国公司对汽车技术的垄断和技术的壁垒。要建设一支怎么样的汽车产业队伍呢?
我想主要是四个方面,要建设师资队伍,首先要以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和精准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数量足够的,素质优秀的汽车科技人才队伍,要进一步扩大我们汽车的科技人才队伍,要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特别是重点突出培养一批能够掌握国际汽车先进核心技术的创新型的科技人才。
国家对我们汽车产业人才的发展是十分的关心,在国家中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指出,我们汽车工业要围绕汽车的总组织,先进的发动机,底盘等专业技术的研发与设计,要围绕节能以新能源的汽车开发,分别在2015年和2020年要培养造就3.5万名到50000名的重点人才,这在国家的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纲要里面作了明确规划,所以我们各个汽车企业集团,汽车届的朋友们,应该作出我们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这个任务,而且要完成的更好。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要发展自己的综合技术,要培养数量足够、机构齐全的、各式各样的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
第二支队伍,要适应汽车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要培养造就一批既有前景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的企业家和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这个问题上,中央在中长期规划里面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中央提出,要在2015年,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量要达到3500百万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4200万人,要培养造就100名能够引领中国且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家。国有控股企业的国际化人才的总量要达到4万人左右。这些数字是全国而言的,但是我们汽车产业在全国的各个行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在这些数字里面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汽车行业的。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任务领下来,而且把它完成好,汽车行业是全国关注的,是世界瞩目,影响极大一个行业,我们汽车届应该在我们行业里面出一个世界性的战略企业家。国外战略企业家出了不少,我想我们中国也应该出几个,而且中央说了很明确,在今后几年里目标是一倍的,所以我们期望出3、5个吧。而且还要出一批国际化的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因为我们汽车产业是新兴产业,我们应该按国际化的程序办,由高水平的经理人来经营,来管理,希望出更多这方面的人才。
第三支队伍,为了适应汽车产业和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要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术精干的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我们现在这方面确实是很欠缺。汽车届的一个领导跟我说,我们汽车引进了很多设备,但是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他还谈到我们从德国引进奥迪的零配件,但我们主张的汽车和德国的原装汽车就是不一样,为什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当然有共鸣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高技术人才,人才这方面,包括他的责任心,技术水平,包括各方面的原因。所以我们也要做一个汽车大国,我们要做一个制造大国,高技术人才是永远离不掉的。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汽车产业,这是一支非常重要的人才队伍。所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规划里面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在这个规划里面提到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的总量要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要达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师要达到1000万人,我们汽车产业作为一支庞大的制造大军,制造业,不但需要高技术的科技人才,而且需要根本的大量的高技术人才。所以在中国的规划里面,我想同样有相当的任务是我们汽车行业的,是我们汽车产业的任务。所以希望我们各个汽车企业能够很好地培养高技术人才,能够坚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的培养相结合。培养根本的高技术人才,要统筹各类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培训资源,依托我们的大型企业和院校建立培训一个基地。
第四支队伍,要打造维修、金融保险为重点的售后服务人才队伍。汽车服务业是推动汽车产业链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一个基础性的任务。从宏观来说,比如要做好服务产业的政策、技术的发挥、贸业环境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政策支持,从微观来说,包括售前、售中、售后三方面的服务,是我们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还相当缺乏,现有的队伍素质不高,远远不能满足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水平的提高,所以汽车的售后服务发展很大的,无论看到国外有很多这方面的汽车装修,汽车旅馆,汽车服务,汽车音响,汽车影院很多多,所以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我们在这方面现在很薄弱,需要大力地培养支持,而且这方面的人才的素质不能完全相适应,缺口还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国家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也提到这个问题,到2015年到2020年要分别培养25万到55万的汽车修理方面的专门人才。所以党中央国务院把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提到了议事日程,这说明这支队伍也是我们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性。作为汽车行业,我想我们应该关心、支持把这支队伍建设好,现在跟我们的关系可能不是那么密切,不是那么直接,但是这支队伍的发展对推动我们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造好师资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核心的科技人才队伍,以企业家为重点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以营销、维修为重点的服务人才队伍,围绕经济发展规划,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攻克高科技技术同人才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形成全国汽车产业的青年们,我们一定能够培养一批规模宏大,掌握现先进技术的,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汽车人才队伍。
最后一个问题,建设汽车人才队伍必须要做好的几件事情。当前,全国正在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和“十二五”计划建议,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中长期的规划,所以这对我们汽车行业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后来我问了邵部长,邵部长讲的我们汽车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没有一个规划,也没有谁在做,没有人在做这件事情,所以我征求了邵部长意见,我提了一个建议,邵部长说可以。我建议全国汽车行业在国家工信部的领导下,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协助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中国汽车工人协会,大家联合起来,围绕服务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需要,提出汽车产业的中长期的人才规划。我们提出的这个草案可以请国家工信部去审批,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动用全部力量去完成这项任务。我想我们作为汽车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承担起这样一个职能。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做过一个人才研究发表报告,我看了一下,我又对照当时的一些情况分析了一下,报告还是很好的一个广告,他提出的数字,我想跟我们当前是基本吻合的,比如说,到
2010年中国汽车人才队伍应该是250万人,我们在今年年底基本上达到这个队伍数字,从汽车的发展,从人才队伍发展,这个报告大体上跟我们当前的发展互相吻合的,所以我想我们有能力有这方面的专家,大家整合起来把这工作做起来,在邵部长的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工作努力下,我想这是国家大事。我想这件事情做好了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对今后我们国家的发展,都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无论是我们制定汽车行业的人才规划,还是我们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规划,都要坚持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应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这样一个指导方针。要努力培养建设汽车强国需要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国内人才的作用,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技术人才,建设一定规模的,结构优化的,素质优秀的我们自己的汽车的产业人才队伍。为建设汽车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的保障,具体说,我们是不是要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要落实这个规划。
第一,必须深化企业的人事制度改革,要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宏观管理,市场优化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就业的这样一个人才管理体制,要推动人才人事管理部门的责任,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方面转变。要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当中的主体地位。要打破企业的传统,采取组织协办,以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来选拔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提高以竞争方式选评,领导人员的比例,中央提出了到2020年,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竞争选评的比例要达到50%。就是我们将来我们一般的,不是上级制定的,大量的要通过选评,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及国际化的竞争,我想这一工作,我们汽车人才研究会应该有很大责任承担起来,我们培养企业经理人,培育培训,包括组织,邵部长有一个很好的想法,要搭一个平台。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要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聘任责任制,任期制度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实行企业化的管理,要依托知名的国有公司和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和其他的培训机构,加强对精英管理人才的培训,要提高产业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的管理能力。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评奖制度体系和薪酬制度,促进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成长。
第二,必须推行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要建立高等院校,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和在职培训的,一条龙的职业教育制度,为汽车产业培养多层次的、高素质的人才,要调整优化高等学校、组织院校、科研单位和汽车企业围绕汽车产业的重大技术普及性的人才,加强培养力度,要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师方面的认证资格制度,提高汽车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化、国际化的水平,这一条在国家中长期规划里面也提出来了。国际化、规范化、职业化首先我们应该在汽车行业方面搞好。因为我们汽车行业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而且职业化也是比较高的行业。不像其他都是我们国内搞起来的,我们汽车行业也应该在这个方面要做好。要提高汽车工程技术人员国际化、职业化水平,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制度,提高职业教育师资,促进我们汽车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院校,教师互相交流,既提高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质量。
第三,要坚持培养引进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人才培养,教育是基础。人才队伍的建设要以自己培养为主,培养以引进相结合。要看到核心技术,核心人才是引不来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当好引进也是难以为继的,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自力更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实践当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培养全面的发展人才,要突出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要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真正建立起以我为主的,我们自己的产业人才队伍。我们还要看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有条件,也有可能引进精细精确的国外人才,充分应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人员资源,我们每年出国留学的人员达到20多万人,现在在国外有120、130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学业有成。经教育部统计,在国外的名单当中,在具有助教水平的我们的国外留学生当中有6.7万人,具有副教授1.5万人,那么其中有不少属于我们汽车行业需要的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我们完全有条件可以把他们请回来,为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服务。为我们国家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过度中作出贡献,我们还有一批在国外的华裔人才,这是我们引进的重点,也是我们引进所具备的条件,他们大部分人愿意为国家作贡献,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适合的条件,适合的岗位和一定的待遇等等,他们是愿意回来为国家做贡献,所以我们这方面创造条件,吸引优秀的人才回来,特别是高端人才。国家教委部作了统计,我们现在高水平的人才在国外已经回来的还是不多,很不多。所以我们今后重点要瞄准一流的人才,要引进一流的团队,他们一个团队回来就会能够创造一片产业,能解救重大问题,能够带动我们一个方面的发展,这样使我们企业,使我们的技术,使我们的各方面的工业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还有一批国外的外国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有一些愿意为我们国家服务,像日本特别是一些退休高层次的人员,我们的富士苹果,我们的很多技术产业,包括我们的一些生产机器人的,都是引进一些国外的人员技术解决的,所以我们这方面的缺陷是很大的。美国是最善于运用国外人才的技术的国家。据专家估计,美国因引进人才每年为美国的150亿美元的经费,我们培养大学生,培养研究生,被他们吸引过去了,他很多的技术培养根本不用花钱,所以只要有可能,我们引进人才是最经济办法,我们这方面也要加大力度发展。在这方面中央制定了这么个规划,而且在一步一步在落实。我想我们在这个国家的集团里面,我们汽车产业应该能拿下几百名这样一个高端的人才回来。这样对我们汽车产业的推进肯定会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解放思想,要积极引进国外的人才,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待遇方面的条件,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让他们安心舒适的开展工作。根据李源潮(音)同志,在北京市文都(音)水城旁边建一个很大的科技城,科技城里有很多社会,我们的什么汽车产业想法,能够搞一个研究机构,搞几个中央实验室,能够引进在里面把我们自己的产业难题把它解决。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第四,必须引导宗旨,创造更好的人才的生态环境,汽车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能不能实现,工作能不能落实,关键是看领导,看基层。特别是我们汽车集团,很多汽车都是大型企业,实力都非常强,我们这些企业的领导他们都是本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使用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决定人才工作开展的好坏,也绝对着一个人才作用发挥得好坏,因此我们企业的领导首先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的资源,要坚持人才资源是优先原则,也就是人才资源要优先开发,人才投资要优先保证,人才制度要优先创新,人才机构要优先调整。所以我们要搞好十二五汽车发展规划,我想要贯彻这优先原则,这是中央定下来的原则,我们光重视项目,忘记人才,项目是项目,人才是人才,怎么把项目和人才结合起来。所以这些事情有时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是很难的,至少现在我们有一些单位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有一个院士他曾经跟我说过一件事,他说我们现在人才在企业里面大家都很重视,但是他们也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国外的人才有时候回来,他的思想很解放,很有创新能力,但是他这个创意、创新能力跟我们现在企业的传统做法和跟我们汽车企业的环境不太适应,发生矛盾冲突。这个时候,有的领导是帮助他适应,有的领导往往把他抛弃了,说你这个不行。他说国内人才也有这个问题,有一些企业的领导人,他喜欢听话的人,听话的人他们喜欢,有些专家提意见,他就听不进去,有些创新人才往往爱提一些意见,有的不一定那么好,所以有些领导就听起来就很厌烦,所以这说明人才的环境还很不够,还不理想的地方,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做好工作,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要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要创造互相尊敬,团结合作的这样一个尊重的环境,要创造一种努力攀登高峰,又要有宽松的、自由的环境。这样我们的人才才能更好的生长,我们的人才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的汽车工业和产业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的、技术人才队伍和自己的核心的技术队伍,核心技术的这样一个体系。我相信,我们今后贯彻落实中长期人才队伍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建立,我们汽车产业人才队伍一定会有一定大的飞跃的发展,为我们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使人才队伍发挥更大作用,让他们在这个天地里面能够为国家发挥更大的贡献。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