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荣:培养汽车高技能人才要多方协作

2012-12-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996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技能人才是汽车产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骨干,面对当前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局面,技工学校、汽车企业以及管理部门应该一起努力,多方协作,科学培养高技能人才。

朱明荣认为,当前,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中国汽车产业,人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高技能人才的紧缺正成为制约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探讨如何对汽车高技能人才进行科学培养,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显得非常必要。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汽车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朱明荣分析,主要有传统观念、教育政策制度、培养体系、教育投入、企业管理体制等五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对“蓝领”技工的偏见。不少人认为,只有管理岗位才能造就人才,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即使是高级技术工人也不能称之为人才。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也集中在出入写字楼的高学历“白领”和“金领”,很少关注在生产一线的“蓝领”。其次是教育制度欠公平。从教育制度上看,我国政府比较重视高等教育,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再次,从培养体系上看,很多汽车技工学校培养体制存在盲目性,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一些汽车企业在培养方式上缺少创新,导致很多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出现断层。此外,社会和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投入不高。国家法规规定,企业每年应拿出利润的3%作为员工培训费,但我国企业对培训的投资仅占利润额的0.2%,很多企业甚至从来没有开展过员工培训。我国汽车产业还存在“重车轻人”的问题,在很多汽车企业内部,高技能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高级工程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差距很大,造成了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大量外流。

朱明荣主张科学培养汽车高技能人才。他认为,汽车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职校、企业、个人的共同参与,需要从理念、制度、方法、人员等方面通盘考虑。

第一,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正确认识高技能人才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减少对技工的偏见。第二,建立合理的制度,包括合理的教育制度、长期的经费投入制度、有效的激励制度等。全社会要重视职业教育,汽车企业应针对高技能人才,制定定期业务进修和培训的教育制度。对汽车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舍得投入,可以设立高技能人才专项发展基金。第三,找准恰当的方法,提高技术工人的水平。对职业学校而言,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汽车企业而言,要创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第四,动员政府、汽车行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当前对我国汽车高技能人才进行科学培养势在必行。我们要正确认识高技能人才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取科学的方法,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做好汽车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朱明荣呼吁。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