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新闻中心

中汽人年会暨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

付于武: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2012-12-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978

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付于武

尊敬的邵部长、李部长、徐平总经理、汽车界的各位同行: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代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向各位报告一下关于产学研技术创新的一些想法。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大致有六个方面:第一是问题的提出,第二是产学研联盟的目的和意义,第三是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含义,第四是国外产学研联盟的情况,第五是我们国内的进展,第六是几点思考。因为是15分钟的演讲时间,我着重讲一下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

第一,问题的提出。这个问题在于国家发改委要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做一个关于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情况的调查报告,所以我们第一期集中了102个整车厂,今年有1000家零部件厂,设计了一份比较完整的调查问卷,有400多个问题,建立了一些模型,参考了国外的一些做法,应该讲基本摸清了我们整车厂在创新方面各种资源的现状。今天我主要给各位汇报一下这些资源方面的情况。大家知道创新实际上简单地讲就是各种要素的有效组合,人才也是一样。刚才绍烛副总经理谈到了机制问题,如果光有人才,没有人才的有效整合,没有一个机制的保障,我觉得创新是不能生根落地的。调查结果应该讲是出乎我们意外的,有资源因素,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供应商资源、政府和行业支持、产学研合作等六种资源。产学研合作是国外专家一定要我们把这条加进调查问卷。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可能我们众多的企业感觉最薄弱的应该是人才,或者说是政府政策的支持,但是调查的结果是颠覆性的。企业感觉最不缺的是资金资源和供应商资源,而最缺乏的是产学研合作的资源,所以这个表若以5分来计的话,资金得到了3.7分,产学研合作得到了1.8分,是不及格的,政府和行业的支持得到了2.7分,勉强及格,所以经过这个调查以后,产学研的重要意义就浮上了水面,应该引起我们政府、我们行业充分的注意。

那么产学研干什么?应该来为我们共性的关键的核心技术买单。由于我们科技体制的改革,把一些科研院所下放,由于过度的商业化,我觉得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对共性的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是确实不到位的。所以新的科研机制如何来形成?毫无疑问,产学研的联盟合作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在整个产业技术生命周期中,共性技术介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它是基础科学推向市场应用的第一步,在基础理论研究基础上所形成的核心产品和工艺概念就是共性技术。我们汽车行业的现状,调查的结果是去年中国用ABS防暴锁的有400万套,我们自己配的不足10万套,实际上从国际趋势来看,EIEP已经在逐步地取代ABS。现在正在搞欧Ⅱ到欧Ⅲ的切换,遇到的问题不管是EGR,还是高压共轨、泵喷嘴,实际上在发动机的控制部分我们是缺失的,还有自动变速箱ATAMT、DCT、CVT。总装、总后的同志说,老付,你别跟我说什么T,你拿出一款有相当容量的、大扭矩的、能够产业化的自动变速箱。我们没有,所以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我们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这是我们全行业必须直面面对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进行产学研合作?因此这个技术创新联盟就开始组建。国家是七部委包括科技部、财政部等,最后又加上了中国工程院,组织了第一批有四个单位,第五个就是我们汽车行业。像农业机械,包括有神华集团、化工集团、钢铁可循环。坦率地讲,我觉得第一批试点单位的技术量不同,它的目标并不清晰,比如说农业机械化,它们就是农业机械的数字化,认为就是我们联盟的归宿点和出发点,对此我并不认同,因为联盟就应该针对某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讲经济特征的技术,所以我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建了两个联盟。一个联盟就是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绍烛同志也参加了联盟的大会,一共有12家产学研还有相关产业的企业参加。第二个一共是35家,就是我们汽车装备的技术创新联盟,这是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小虞会长是汽车装备技术创新联盟的理事长,我是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的理事长。因为是中立的身份,我们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得到了万钢部长的高度评价。万部长说这个联盟太重要了,无论是传统的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都是技术基础的基础,一定要抓好。装备联盟显得更为重要,比如现在我们要搞内高压成品,因为副车架和车门都要用这个技术,如果我们的装备跟不上,我们汽车的升级是有问题的,所以两个机床行业和汽车行业聚在一起,35个相关单位,我觉得这也是个创新型的组织。但是联盟的组建是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国外有很成熟的经验,我觉得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美国的PNGV计划。这个计划由克林顿总统、戈尔副总统亲自主持。虽然有包括美国汽车界在内认为PNGV计划失败了,但我个人觉得它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功德无量,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能够有效地组合起来,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概念、高效的发动机、百公里耗油三升的概念、轻量化的概念都通过这个联盟的目标来实现,此外这样一种官产学研在强有力的政府主导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我觉得本身就是创举。日本的关于燃料电池的计划,我觉得也值得我们学习。日本的产学研合作被称为产学官合作,一字之差,道出了日本产学合作的官方主导的实质和特征。日本很早就认识到,推进产学联合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性的课题,伴随着向知识密集型经济的转型,理论界又赋予产学联合以新的含义。我觉得当前我们经济陷入低谷,而通过创设新的企业和新的产业打破经济低迷状态,创造就业机会,是很重要的。而在大学,在传统的教育和研究职能之外,又被赋予了技术转让这一新的使命,所以我觉得日本和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来借鉴。

最后,我谈一下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几点思考。产学研合作,国家不能说不重视,也不能说没有作为,但是我们期待着政府有更好的作为。美国从克林顿政府到布什政府都亲自为此站在第一线,领导新的汽车革命,我觉得中国政府也应该这样做。我们更应该有政府导向的优越性。第二,我们企业也应更加团结。由于国外公司的进入,使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组织架构非常复杂,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要突破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话,产学研合作是必由之路,所以汽车工业要更加团结。第三,工程技术学院要更有志气。产学研合作的大平台给我们赋予了自主创新的新的历史使命。所以我觉得平台搭好,我们的各类人才在这个平台上也应该更有作为,要长我们的志气。以上是我就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简单地向各位报告我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一些成果和感想,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本文为付于武副理事长在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会2008年会暨论坛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