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延风:人才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软件

2012-12-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859

竺延风:人才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软件

----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竺延风在2007年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邵部长、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首先,代表一汽,作为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2007年理事会年会的承办单位,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长春空气清新,蓝天白云,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心情。今天我想就自己对汽车与人才的理解谈几点感受。

第一点感受,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为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铺平了道路。

“十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得非常快,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走了市场经济道路,抓住了汽车进入家庭、融入社会这个要素。今年年初,在汽车界老领导的聚会上。大家对汽车业的发展谈了许多切身体会。我也谈了自己的感受,我说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走了一条市场经济道路,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从根本上把问题解决了。用市场经济办法解决企业发展问题是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支持。这是市场经济所形成的,不是靠一个运动、一个事件来解决,而是从根本上解决。

第二点感受,解决了人的问题就是解决了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软件问题。

一汽企业文化的第四条就是“人赢则赢”。在一汽,我们经常讲,“没有资金不可怕,没有市场不可怕,没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最可怕,人赢则赢”。对一汽的“十五”发展,我们的感受就是工厂跟世界汽车企业相比,硬件设备基本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但是软件能力还没有真正跟上。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世界分成了两大部分,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我们现在硬件上来了,最缺乏的是软件。或者说硬件跟市场同步的较好,软件跟市场发展要求同步得不够好。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跟不上,人才数量和质量都跟不上市场或者说汽车工业发展的要求。所以,我觉得企业发展过程中软件部分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软件或者软实力对经济的作用、对某一事业的作用要比硬件大的多。软件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建设。所以,汽车人才研究会从一开始成立,我就表示过,要全力支持汽车人才研究会的工作。

我自己对搞汽车很有兴趣,我跟我的伙伴讲,我们要热爱汽车,热爱汽车制造,真正一心一意搞汽车,把汽车与社会共鸣的节奏找好,培养和带动一批矢志不移献身汽车制造的人才队伍。我总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从事的汽车行业到底是什么呢?

一是汽车是有生命的,汽车的人文与社会属性非常强。汽车看似是用四个轮子承载着一堆钢铁、一堆塑料和电子产品,但是汽车有生命属性,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里反映出的生命属性越来越重要。比方说,污染跟汽车有关系。汽车在燃烧过程中肯定有污染物排放,但不能因噎废食。相反地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与进步,进一步提升汽车在安全、节能、环保方面的水平,为汽车注入更强的生命力。

二是汽车是先进生产力的表现形式,汽车工业是率先推动生产力变化的领域。我们总说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汽车作为生产力的代表,正是这一重要力量的重要支撑。大家都知道,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是大规模生产方式的产物,通过大规模生产满足了寻常百姓的需求。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又推出了大规模生产前提下的精益生产方式,这些都是先进生产力的表现形式。衣食住行,说到行,大家不可能不想到汽车。

三是如果说公路是一个国家的血管,那汽车就是血液。尤其是晚上,当你站在城市的高楼上,看到街上一串串红灯的时候,真的像血一样在血管里流。有流动的血液,这个国家绝对有生命,有发展。在我们出差的时候,当飞机翱翔在夜空,你会非常清楚地感受到有的地方是有血管有血液的,有的地方是无血管无血液的,有血管有血液的生机勃勃,无血管无血液的死气沉沉。这就是汽车的作用。

四是汽车不仅是生产与交通工具,也是一个移动之家。以前我们说“安居乐业”,现在讲“动居乐业”。现代生活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活动就要有车,当然还有其它交通工具,但是最普遍最直接的还是汽车。汽车不仅是生产生活与交通运输的工具,同时还是一个移动之家。车里有沙发、音像、空调、电话等等,家里有的汽车里几乎都有。一汽的核心价值观是“第一汽车,第一伙伴”。广东的一个用户跟我说,汽车真是第一伙伴,我跟汽车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夫人的时间还长。所以,人们对汽车的热爱,绝对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汽车还是“毒品”,上去就让你下不来。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离不开汽车了。

五是汽车改善了生活质量。东北的旅游业之所以今天有了大发展,离不开汽车进入百姓家庭。现在,一汽已经有很多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汽车。近几年,在节假日的时候,许多一汽员工都驾车出去旅游。这一出去可就不一样了,因为活动空间和生活半径大了,视野更加开阔,心情更加放松,生活的品位与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

六是汽车推动了人文与社会建设。围绕着汽车的论坛有很多,包括今天的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会也有一个论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要讨论的问题呢?因为汽车是个载体。金融、保险、诚信、意识形态等等都围绕汽车在做。我们说汽车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有“神”。除了“形”,还要有“神”。我觉得中国汽车工业现在“形”有,神韵在哪里?而这种神韵就要靠人才,靠真正理解汽车、热爱汽车、热爱汽车制造的一个大的人才群体,来真正跟国际汽车在“神”上较劲,而不仅仅在“形”上较劲。体现神韵要靠人才。

第三点感受,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优势,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企业真正的资源是人力资源。现在丰田本部、大众本部不追求产量的扩大,但生产仍然非常紧张。生产什么呢?“生产”人!尤其到丰田,给人的感觉是工厂不是在生产车,而是在“生产”人,“生产”能够把管理复制到全球去占领市场的人,这就是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汽提出“出产品、出人才、出流程、出机制”,出产品是满足市场,出人才是支撑企业发展,出流程是促进生产力,出机制是变革生产关系。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原点,希望变成新的原点。新原点要再加上活了的三点水,变成“源点”,成为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源源不断的源泉。我觉得今天的年会如果能够成为“源点”,那将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唐古拉山的水向北流汇成黄河,向南流汇成长江。如果今天的年会能像唐古拉山的水一样,不管长江黄河、一汽二汽、奇瑞吉利等等,都汇成中国的一条大河,源源不断地向东流,流向大海,流向整个世界,那就真正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

第四点感受,汽车人才应该把宏观的以人为本和微观的以人为本结合起来。

中央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社会呼唤以人为本。培养汽车人才应该把宏观的以人为本落实在微观。人才成长,人才辈出,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现在很好,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向上;中国地域广阔,有好的市场基础做地利;人和就是创造人才成长的环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宏观上,汽车工业应该讲和谐,让市场经济无形的手起作用,而不要有过多的主观制约。微观上,各个企业能够以市场为纽带,在竞争中紧密联合在一起,取长补短。采取这样的方式就会稳固根基,就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远的。

第五点感受,我们需要的是理解知识积累、知识管理和知识输出体系的人才。

到丰田参观,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生产线上的一根绳子。大家不要小瞧这根绳子,他是丰田生产的神经。以前老国企最牛的部门是生产处。生产处有个口号:“不让总装线停一分一秒”。看似光荣,但是为了一分一秒不讲资源、不讲代价、不讲人力的去生产,其害无穷!丰田生产线上的那根绳子,一下就能拽下来,谁拽都能让生产线停下来。能够停下来的这根绳,就把无形的文化与有形的管理体现出来了。这根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企业生产发生问题了,所有的部门都要感觉到,并且要查找这个问题是否跟自己有关?然后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用体系来解决问题。解决了之后,还要分析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偶然问题,以后避免;必然问题,改变流程,通报全球生产企业,所有的工厂都不会再发生类似的问题。我们经常出现一块石头绊倒几代人的现象,绊了师傅绊徒弟。前人留下的图纸,后人可能不知道,缺乏知识积累,没有知识管理与知识输出。如果后来人不知道前面发生的问题,再重复试验,重复创新,那这种创新是歧义的、无继承性的,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耐住寂寞就是要做实“0”和“1”的基础工作,做好知识积累,实现知识管理和知识输出。完成这些工作需要人才,需要真正理解这种体系的人才。

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汽车工业相比有差距,但这种差距恰恰是我们加强人才建设、做强自主事业的动力。我们要改变注重项目不注重工具,注重成果不注重基础的思维与局面,从抓人才建设开始,提高人才体系的软实力,更加务实、更加有效地推动产业发展。这次会议,从战略高度提出汽车人才建设问题,是从源头上去解决汽车工业的发展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代表一汽表示一定全力配合、支持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的工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