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特斯拉,比亚迪夺得新能源销量第一的背后

2024-03-01

汽车人才研究会

133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赛道,看比亚迪如何逆势突围。
2   024年,汽车行业的关键词恐怕是“活下去”  

2月18日,高合汽车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为各家车企的前景蒙上了一片乌云。2024,新能源领域的厮杀之激烈,可见一斑。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只有比亚迪、理想等少数车企实现盈利。包括众多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在内,在新能源业务上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至于“蔚小理”中其余的两家,蔚来、小鹏,仍未实现盈利。


因此李斌在内部信中多次强调“降本增效”,在2024年开年内部信中,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直言,“我们要坚决避免无效和低效的投入,坚决省下不给用户和公司创造价值的每一分钱,省下每一度不需要用的电,省下每一张不需要的文件打印”。

在这大部分车企都在亏损的局面中,比亚迪却实现了大幅盈利。1月30日,比亚迪公布了2023年的业绩预报:预计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290.0-310.0亿元,同比增长74.5%-86.5%;2023年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74.0-297.0亿元,同比增长75.2%-89.9%。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突破300万,超过特斯拉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

 

可以说,比亚迪在2023年交上了一张完美答卷,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2023年的比亚迪都是自主品牌巅峰般的存在,没有之一。亨利福特博物馆的交通项目负责人马特•安德森说:“比亚迪的增长在汽车行业历史上是未曾见过的。



打造人才蓄水池

比亚迪能够从众多车企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优秀的技术。“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比亚迪的企业理念。比亚迪汽车不断创新技术的背后是其深厚的人才储备。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对于应届生而言可谓是最难就业的一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青年失业率达到了21.3%。各大企业纷纷缩招,但比亚迪却进行了大规模的招聘。据悉,比亚迪2023年校招总人数达到3.18万人,其中硕士和博士的整体占比达61.8%。3万多名应届生中,有80.8%的人员将会投入到研发工作。来自猎聘的一项数据还显示,比亚迪成为2023高校毕业生搜索的“热词”,特别是在985/211院校以及海外院校中,搜索频率名列前茅。

比亚迪逆势而行的做法源于其独特的人才理念。在比亚迪的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重用年轻人”,王传福培养工程师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重用大学生”。

 

比亚迪来,应届生是研发创新的“好苗子”。这些应届生通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高考,证明了自己是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的,重要的是如何培养他们。比亚迪坚持“人才长期主义”培养机制。26年来,比亚迪持续开展“明日之星·百日蜕变应届生训练营”。该训练营是始于比亚迪创业初期(1998年)的传统人才培养项目。通过为期100天的训练营,以促进和提升企业归属感、文化认同感、业务理解度、职业素养、岗位实战能力等为内容线,以高管引路、大咖分享、师徒辅导、线上学习、文化活动、岗位实践等为方法线,一届又一届的“新生代”从训练营走出,成长为优秀的业务骨干、管理人才,成为保障集团基业长青的中坚力量。

王传福曾经说:“我们是个多元化的、高度集成、高度垂直整合的企业。我们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我们的人才绝大部分是自己培养的;实际上,比亚迪今天大部分事业部总经理、经理,都来自历年招收的应届毕业生。”可见,比亚迪首先是基于业务和事业对人才的普遍需求进行人才规划,进而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并在工作中敢于重用应届毕业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策略之下,比亚迪聚集到了一个拥有着众多人才的“人才蓄水池”,通过“优中择优”,保障了比亚迪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学有所成、更具备发展潜力的青年学生们正是未来将撑起比亚迪基业的栋梁之材。


员工关怀

对企业来说招到人才只是开始,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留下来。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有生存的需求和实现个人发展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能否满足员工这两方面的需求决定了人才是否能够留下来。比亚迪通过一系列政策满足了员工的生存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职业发展道路。

 

比亚迪为员工提供了多项福利,几乎覆盖了员工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住的方面,比亚迪首先就是保证员工能够“居者有其屋”。比亚迪在深圳和惠州的工厂附近拿地,为员工兴建福利房,现已建成亚迪一村、亚迪二村、亚迪三村,这些房子距离最近的工厂平均路程10公里。员工可以低价购买亚迪村的房子,但需要签订较长年限的劳动合同,与公司绑定。亚迪村满足了员工的居住需要,使得他们在城市安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在员工的子女教育方面,比亚迪与深圳中学联合建立了深圳亚迪学校,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全日制寄宿民办学校,附设幼儿园,师资雄厚,提供了完善的教育提供保障,这让比亚迪员工的子女可以做到上学无忧。

在出行方面,比亚迪启动了员工配车计划,在比亚迪的厂区,可以看到众多员工使用比亚迪品牌的车出行。比亚迪人开比亚迪的车,又成了比亚迪的口碑营销的活广告。

对于一些老员工而言,在比亚迪一直干到退休,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比亚迪上班,买比亚迪的房,开比亚迪的车,子女在比亚迪的学校上学。这让比亚迪的员工对比亚迪归属感大大增强。


扩大海外布局

比亚迪众多领域人才需求的背后,反映的是比亚迪广阔的市场需求。2023年,比亚迪在全球各地的新能源市场斩获多项销量冠军:泰国市场,比亚迪销量突破3万辆,夺得泰国新能源市场品牌冠军和车型销量冠军,占到泰国新能源的40%份额;巴西市场,比亚迪销量突破1.7万辆,夺得巴西新能源车的销量冠军;以色列市场,比亚迪销量突破1.5万辆,夺得以色列市场新能源销量冠军;乌兹别克斯坦市场,比亚迪销量突破1万辆,成为乌兹别克市场新能源销量冠军······

比亚迪很早就开始走向海外。早在1998年,比亚迪在荷兰鹿特丹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欧洲总部,主推电池、电子业务。1999年,比亚迪成立北美分公司,开始进入美国市场。分公司的陆续设立,为比亚迪积累了海外经验,不仅为比亚迪建立了海外人才储备,也在海外打响了比亚迪的品牌。

比亚迪的出海之路有着自身的独特性。通常国内的车企出海,多以乘用车赛道打入当地市场,但比亚迪不同,是以国际市场中竞争较为平缓的新能源电动客车、叉车等大型车辆产品打入当地,积凭借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闭环以及动力电池的优势,突破国际市场。这也为乘用车的出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凭借着用户的接受度,比亚迪的乘用车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当地用户的认可。

 

2024年比亚迪出海的动作将进一步加快。据悉首批3个海外工厂将会正式投产,匈牙利工厂也将进入建设期,一个全球布局生产基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全球推出多个品牌的跨国新能源汽车集团或将在2024年形成雏形。



打造新能源汽车生态链

比亚迪的愿景不仅仅是造车,而是试图推行一种生活方式。

自从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第一辆汽车开始,汽车已经伴随人们将近一个半世纪。汽车早已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例如在电影院上映的《飞驰人生2》,讲述的就是一个有关赛车的故事。汽车文化就是像这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新能源汽车不只是要与传统燃油车竞争,更是要与一种传统的汽车文化竞争。比亚迪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前段时间的比亚迪梦想日上,比亚迪宣告“将投资50亿元建设全球首批全地形专业赛车场”。汽车赛事不仅仅推广汽车品牌的技术和性能,也加深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和忠诚度,甚至左右了汽车消费的风向。比亚迪力求形成一种新能源汽车文化,去于传统的汽车文化分庭抗礼。

比亚迪的第一个智能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试场将落户南宁,该项目拟占地6000余亩,总投资20亿元,预计2024年6月投入使用。一个与大众体验相结合的“新能源汽车文化”体系呼之欲出,将带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了解新能源汽车、爱上新能源汽车,培养新能源汽车文化。


不仅如此,比亚迪还进军二手车市场。2023年11月,比亚迪精诚认证二手车商城上线,推出“全国优选比亚迪新能源认证车源”,试图打破消费者对于“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低”的常规认知。二手车商城的上线,形成了比亚迪独特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闭环,最大化减少消费者使用新能源车和转卖新能源车的顾虑,并且可以尽可能把认可比亚迪的消费者长期保留下来,对于品牌而言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些做法可以看见比亚迪试图打造一个新能源汽车生态圈。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新能源车企需要越来越多地从燃油车手里抢夺市场份额。只有打造能够与燃油车相媲美的新能源汽车生态圈,才能够更好的争取用户。



结语

2024年将是新能源车企洗牌的一年,有哪些车企将会消失在激烈的竞争中,被人遗忘,又有哪些车企将会脱颖而出,屹立山巅,我们不得而知,但比亚迪凭借着人才战略与新能源汽车文化,有望继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的第一线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