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
汽车人才研究会
1519
11月19日,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简称“汽车人才研究会”)与上海国际汽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碳中和”背景下的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嘉定外冈镇上海汽车新能港召开。该活动作为第四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的分会场之一,围绕“双碳”和“供应链”展开,来自上汽大众、蔚来、吉利、弗吉亚、航盛和科士达等多家整车、零部件、高校等机构双碳目标达成相关负责人共6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会议由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宇主持。
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上海嘉定区外冈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徐红和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华出席活动并致辞。
朱明荣在致辞中表示,目前整个行业正在协同开展汽车产业碳足迹研究,梳理双碳实现路径,出台相关政策。碳中和问题将席卷每一家企业,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应尽快行动起来,降低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特别是欧洲对企业碳排放有要求,碳排放达不到标准化,没办法进入当地以及当地车企的供应商体系。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应行业之需召开,他感谢上海汽车新能港对本次活动的支持,希望大家在本次研讨会认真听讲、积极互动,有所收获。
徐红和徐华在致辞中分别介绍了上海嘉定区、外冈镇、上海国际汽车城以及上海汽车新能港的汽车产业定位、布局以及取得的成就。致辞中指出,上海汽车新能港将在生态发展空间、功能平台等优势加持下,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的产业化、集聚化、规模化,使整个汽车产业生态圈实现高质量的飞跃和发展。同时,新能港以智能网联为抓手,正积极谋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他们欢迎广大汽车企业来此安家落地,希望与大家携手共推产业发展,为汽车新时代的到来作出更多努力。
了解“双碳”政策 摸索企业减碳路径
双碳浪潮汹涌而至,为了便于企业理解国家“双碳”目标的政策进程,从而探索企业减碳路径,本次研讨会特邀中汽数据有限公司绿色低碳研究室室主任赵明楠为大家分享《中国汽车行业碳中和政策进展》。他重点介绍了国际国内汽车碳排放政策现状、政策对汽车行业影响分析和汽车碳管理政策应对建议。他认为,企业碳中和规划应由高层自上而下统筹宣贯,协调多部门联动,根植于企业发展核心。企业规划应首先以经济增长、企业发展为前提,平衡发展需求与资源需求、成本的矛盾,适应相关联各行业的发展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制定减排路径,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企业低碳发展,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是一个基于市场的节能减排政策工具,已成为全球主要减排政策工具。而汽车与交通行业作为“排碳大户”,汽车后续被纳入碳交易的可能性极高。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个工具,组委会特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交易运营中心副主任黄钰为大家讲解《碳交易原理及碳市场进展》。她主要介绍了碳市场的基础知识、上海碳交易实践和全国碳市场建设。她提到,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以电力行业(纯发电和热电联产)为突破口,后续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
动力总成多元化 可持续的减碳技术路线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曾在2021第八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上表示,燃油汽车保有量直接决定了碳排放,燃油汽车保有量达峰时间决定了碳排放达峰时间。他表示,要对燃油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抓能效改进,对BEV抓电池生产,对PHEV抓用电率提升,对FCEV抓制氢清洁化,对不同类型汽车抓住不同的减碳路径。
在本次研讨会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谭丕强和海德韦尔(太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顾茸蕾对动力总成多元化路径作出了更加具体的阐释。
谭丕强在演讲中表示,汽车动力系统的碳减排对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提升汽车动力系统热效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可再生的低碳与碳中性燃料,是汽车动力系统中长期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手段。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是有效的节能技术,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显著。
顾茸蕾提出,汽车减碳要遵从从油井(Well)到车轮(Wheel)以及从产业链角度的考虑方式。其中,燃料生产碳排放的电动化、高效化是汽车减碳要素的一个方面。他认为,电动化是大趋势,混合动力助力内燃机焕发新生,动力总成多元化是可持续的技术路线,氢燃料电池车会成为未来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双碳”大考 汽车零部件应积极接招
作为零部件企业代表,顾茸蕾在会上还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汽车减碳离不开零部件创新,汽车减碳要素的另一个方面是汽车材料和零部件碳排放的小型化、轻量化。
诚然,汽车上游产业链的碳减排工作可助力整车企业减排。一些车企已经明确表示未来会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促进零部件企业一起为双碳目标实现协同作战。据外媒报道,本田已经要求其主要零部件供应商在205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此举让本田成为了日本首家给整个供应链提出长期减排计划的车企。本田发言人称,该公司正在努力实现碳中和,包括与供应商合作,并要求他们减少碳排放。
减少碳排放需要整个供应链的联动,不只是本田,相信更多企业将会加快相关举措落地,推动碳中和在整个产业链中实现。减碳将重构汽车产业内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供应链的稳定将因此受影响,低碳资源竞争加剧。
总之,汽车零部件减碳迫在眉睫。在本次研讨会上,组委会邀请佛吉亚汽车电子全球运营体系总监祝伟巍从自身企业经验出发,就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工厂减碳实践与数字化转型进行经验分享。他从佛吉亚的碳中和战略、运营方面的碳中和执行计划以及中国区的太阳能光伏面板项目概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此外,顾茸蕾在其《零部件技术创新助力整车减碳》的演讲中表示,其公司生产的涡轮膨胀机可以助力氢燃料电池系统轻量化和高效化。在互动交流环节,采购蜂CEO郑友俊还与参会代表共同探讨了“双碳目标对采供关系的影响及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