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以才广。在中国的汽车产业,始终活跃着一群海归精英,他们的加入为中国汽车产业注入了新鲜的发展动力,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从2003年前后至今,这群海归精英实现了事业发展的一次次跃迁,从最初的“被神化”、“被通才”,到“归海”,又到“多元化”发展,完成了一次次华丽的转身,更坚守着自己在“更高层面,更大平台上做事”的初心。
“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着深刻复杂的变化,伴随着人工智能、5G技术在汽车领域的深入应用,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也在悄然地发生着裂变。在这个关键时期,汽车行业如何应对,需要我们汽车人深入思考,建言献策!”11月16日,《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宁一段精彩凝练的开场致辞拉开了2019年海归精英群体再聚首的帷幕。
“我国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如此形势,我们需要淡定、冷静、自信。”在2019第七届中国汽车产业海归人才座谈会上,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明荣一番精辟的首发评论引起了整个海归群体的共鸣。他进一步阐明,要淡定看待汽车产业当前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积极应变;要对汽车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冷静对待,保持战略定力;要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乐观向上。虽说形势严峻,但春晖资本董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主席汪大总却显得非常乐观而自信:“我们需要明势而行,从大势来看,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最终会有一个平衡点;从产业发展来讲,目前进入了一个变数较多的时期。从长期来看,我非常看好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与走势。此外,电气化、智能化还没有达到真正颠覆的层面。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有战略自信和定力,当前企业间的产品联合开发、抑或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在必要的时候也非常重要。”同时他强调,我们汽车产业要向华为公司学习,走出海外。他认为,当前国内产品品质已经完全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他还表示,在产业新常态下,海归精英群体大有可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国内外的各种融合。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需要管理者具备双向沟通的能力,特别是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掌握了国外先进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海归精英群体,他们仍在处于最好的状态,仍然在这个时代可以继续引领技术的发展。现任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轮值主席的赵福全也发出了同样的倡议:“我们这批海归,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更是最难的时代。但是,我们也应该庆幸,应该保持冷静和客观,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独特优势,继续为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在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工程学院院长许敏用“庆幸与欢喜”概括了当下的感受。他也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我们这群海归非常幸运赶上了这个时代,也一起见证了过去10多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作为海归群体,需要勇于引领未来。近期刚刚加盟广汽研究院的院级特聘专家董愚表达了归国的感触。他提出了建立国际汽车专家数据库的设想,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海归专家的作用。
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最大的掣肘是核心零部件。在《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全球最大的1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日本26家,美国21家,德国18家,而中国仅有8家。在天窗系统、气囊、底盘系统、汽车电子、ESP及制动系统、汽车辅助驾驶等科技含量高、价值高的领域,几乎被外资企业所垄断,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不到10%。而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内外饰、座椅等非核心领域。如何提升核心零部件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此次座谈会的热点话题。一直致力于核心零部件研发的朱元宪博士表示:“自主品牌和国外先进产品相比,尤其是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核心零部件领域基本都被国外品牌垄断,我们需要认真地思考,为汽车行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他带领的成都威特电喷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新型柴油发动机核心部件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他们正在努力成为中国的“博世”、“德尔福”。潍柴动力的副总裁胡浩然认为人才是核心零部自主创新的基础。据他透露,2018年潍柴动力实现了80万台商用车发动机的销量,已构建了5国10地的研发体系,目前招募了100多名博士团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进一步夯实潍柴动力的研发基础。“摈弃浮躁,从我们海归群体做起!”他的话语掷地有声,令人崇敬。同样务实的,还有苏州毫米波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白杰。他提到,他们从1996年开始致力于毫米波雷达传感技术的研发。企业一开始不盲目跟风,选择从24GHz毫米波雷达做起,踏踏实实做出高性价比的产品,2018年已获得前装SOP订单。另外,来自法雷奥集团中国区的首席技术官顾剑民,针对零部件企业如何做大做强、颠覆性技术如何实现商业落地等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他呼吁,需要从“激情四射”步入“理性回归”。他提到,法雷奥集团每年高达13%的研发投入,他建议国内零部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的业务和产品。除了加大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也是破解思路之一。来自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陈勇教授,呼吁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尽快缩小和国外的差距,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走向国际市场。虽然精进电动的电机系统在乘用车领域占据了不错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一个向欧美市场出口动力总成核心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但创始人蔡蔚仍然表示,行业需要在材料、元器件和技术方面集中突破,才能使电机系统更加集成化、效率更高。
如何让汽车海归融入企业更好成长?汽车人才研究会曾两次就此话题开展调查研究。伴随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海归发展环境已大有改善,汽车海归们也深有体会。此次座谈会上,不少汽车海归追昔抚今,讲述了他们携梦与企业共成长、相互成就的故事。在东风公司,从国家“千人计划”到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从“黄鹤英才”到海外青年人才的招揽,东风公司在人才引进方面引发了汽车行业的“东风现象”。在东风汽车技术中心,活跃着一群这样的海归专家团队,陈赣、刘浩、贺挺、边宁等等,都是所在领域的佼佼者。周剑光目前担任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副院长,在以他为代表的一批海外专家集体努力下,东风A16发动机成功诞生,这也促使东风风神乘用车装上“自主芯”。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的总工程师张社民博士也讲述了当初在周剑光的感召下毅然回国,他参与研发的C10TD发动机,拿到了2018年度“十佳发动机”的殊荣。谈到此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中国芯”、“东风梦”正是他们心中家国情怀最柔软的部分,回到祖国舒心踏实,用自己坚定的步伐实现着心中一个个美丽的梦想。在中国浙江,2018年国际化特质的浙江银轮实现了50亿元的销售收入,整个公司已形成“基层多元化、中层专家化、高层国际化”人才梯队,公司发展欣欣向荣。2009年,曾在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卡特彼勒公司等国际顶尖公司工作的刘浩博士毅然回国到银轮就职。现在,他已经成为浙江银轮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热管理技术研究院院长。当年偏居天台县一隅的银轮公司,如今版图逐渐扩张到上海、湖北、山东、江西,在四地都拥有研发中心,并且覆盖美国热动力、德国普瑞在内的各国内外子公司38家。银轮股份的总经理夏军和刘浩讲起在浙江银轮生活工作的经历,都非常自豪地说:“我们银轮有一个特色,那就是特别注重人才的国际化,吸引了大批海归人才,我们这里文化是包容的,文化融合是做的最好的。”的确如此,大批从海外回国的专家入职银轮后都非常稳定。据夏军介绍,目前他们也在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和政府一起联合打造“双创”中心,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为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重庆长安汽车。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庞剑和赵会也用自己亲身的经历,讲述了长安汽车对人才的重视,对海归专家的呵护与关爱。“我拎着两只箱子,买张单程机票,回到了故乡,希望在这里去重新点燃青春的蜡烛,让亮光照耀在长安的大地上。”这位全球知名的NVH专家,用这首小诗纪念着他回国时的感悟,勾勒出了他的意气风发和洋溢的青春,更有对中国品牌和中国汽车的憧憬和笃定。在庞剑博士加盟后,长安汽车随即开始了以NVH技术、碰撞安全技术等为主的核心技术研发,并将这辆项内容作为了长安自主品牌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核心DNA。正如庞剑博士在诗中所说:“只要青春在心灵里,不管岁月走向何方,我们会永远燃烧!”透过这些火热的诗句,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他身上流露出炙热的家国情怀和对长安的钟情与热爱。这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很多车企。汽车海归们已深深扎根企业,扎根中国汽车行业,为中国汽车的发展贡献一切。“在蔚来汽车,我们最注重用户体验,这绝对是一家用户型企业。通过车内的NOMI可以实时收集用户的建议,并及时和用户沟通。”蔚来汽车执行副总裁沈峰道出了他在蔚来的深切感受。据他介绍,在个性化定制方面,蔚来的确非常贴心且用心。以ES6车型为例,常用配置有2000多种,可供用户挑选配置,并通过蔚来的云BOM体系来管理每一辆爱车。加入蔚来汽车后,他也一直在坚持学习,学习互联网企业在用户体验、品牌推广、营销创新等领域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保持着持续学习的劲头。在跨界融合时代,保持终身学习、不断精进,与企业共同成长,沈峰只是众多汽车海归中的一个缩影。“我们不仅需要加强学习拥抱新技术,需要拥有开放的心态,更需要加强梯队人才的培养。”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兼总裁助理黄少堂的话音刚落,就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谈到新生代汽车人才的成长,海归精英群体给予了深切的关心和爱护。不少海归的企业中技术带头人、领军人,带团队、育人才也是他们研发管理之余的重要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群海归精英中,已有白杰、韩志玉、陈勇、蔡蔚、许敏等人先后投身国内著名的高校,为培育年轻一代的汽车人才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汽车产业这批海归精英群体用自己睿智而有深度的思想,用历经磨砺而来的深厚技术底蕴和经验,在为汽车强国梦贡献着各自的力量。有的选择在主机厂攻坚克难,让中国车走向世界;有的因为“零部件而汽车强”选择自主创业;有的因为“人才强则汽车强”投身教育;有的多者兼有之。这是一群当下最可爱的人,他们关心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用谦逊务实的态度为汽车产业把脉献智,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持续探索奋进!汽车人才研究会始终关心海归人才,我们也将持续关注海归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