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一汽!告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

2019-07-25

汽车人才研究会

2134

经历了两天头脑激荡之后,伴着我们启程的脚步,一年一度的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会年会暨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正式落下帷幕。如此短暂,又如此难忘。



不虚此行



此次年会,我们聆听了第四届理事会在开局之年取得的成绩,迎来了6位新增成员和12位替任成员,他们为理事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在新中国70华诞到来之际,我们特别策划梳理了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成就。此外,还借助年会的平台举办了“中国汽车技能人才管理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以引起行业对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转型的关注与重视,助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对人才这个永恒的话题的讨论,从理事会创建开始,到现在已经谈论了13年了。伴随产业的发展,年年都有新角度、新内容。


论坛期间,我们聆听了八场报告,有人才研究成果,有产业发展趋势的,也有企业人才实践。在主题互动中,我们跟着赛麟(中国)人力资源副总裁王芳的发言盘算:“人才、资本、技术,到底哪个更重要”;在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的两位教授的发言中,我们深深理解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难”与“痛”;上汽大众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徐小平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人工智能代替人工真的那么好吗?”……


我们之所以在人才话题上,孜孜以求、喋喋不休,那是因为在汽车产业迈进中高端的新征程中,我们的汽车人才工作仍有问题待解决,仍有瓶颈待突破。我们希望特邀嘉宾在“人才”话题上智慧碰撞,不仅仅是交流经验、畅谈感悟,更是要引起大家对人才的真正重视,加深对人才工作的理解,从而引发对人才工作的深度思考和不断创新。

 


12年后再聚一汽



今年的年会在长春,由中国一汽承办。对于一汽,我们是有特殊感情的。


汽车人才研究会创始人之一、理事长朱明荣常说:我们在人社部老部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徐颂陶的关心下揭了牌子,在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原国家机械局局长邵奇惠的带领下搭了班子,在一汽原董事长竺延风的支持下走进了企业,迈开了步子。


共和国长子的责任与担当不是谁都能比的。12年之前,汽车人才研究会成立后的首次年会在一汽举办,并至此形成了车企轮流承办理事会年会暨论坛的机制。

 

2008年我们挺进东风,举办了武汉年会,接着南下广汽、航盛,举办了广州年会、深圳年会,继而北上北汽、重汽,相聚北京、畅聊济南,2013年我们西去长安,“打卡”山城重庆,2014年又相会奇瑞,绽放常熟,然后远去华晨,打造沈阳年会,2016年回归成立之地上海,由上汽承办十周年庆典,随后聚焦长三角,先后在江淮、吉利,与君共襄合肥年会、杭州年会。


12年,一纪轮回,起承转合间,慕然回首,竟有“沧海桑田”之感。


曾经骄傲的共和国长子,历任四任掌门,在改革的阵痛和创新的激荡中“涅槃”新生,早已不是当年模样。我们的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先生在参访红旗之后,心情激动地说:“我们见到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一汽,一个红旗飘飘、气势如虹的一汽。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一汽展现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精气神,表现出了足够的自信。”


在红旗展馆、红旗工厂、红旗高端定制中心的全系列参访,我们全方位地感受了红旗的文化底蕴,目睹了红旗的智能装配,体验了高端红旗的霸气与端庄。一汽全程给予了我们VIP待遇,不仅可以一饱眼福,还能拍照片、拍视频发朋友圈“炫酷”。

 

作为国人汽车梦想的承载,来参会的嘉宾参观中流连,称赞不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骄傲和自豪升腾。笔者本人,一个普通的85后,在看红旗、乘红旗、观红旗之后,也被它的颜值、舒适和流淌着的精神文化深深打动,完全被圈粉。


此次年会,中国一汽高层也非常重视,对年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莫大的支持和帮助。徐留平董事长更是亲自出席接待重要嘉宾,奚国华总经理、秦焕明副书记分别为年会和论坛致辞。年会还惊动了吉林省、长春市的领导们,长春市委书记专程前来致辞。这在历年年会中还是第一次。


不得不说,在这次年会中,一汽再次表现出对行业人才工作的责任与担当,对汽车人才研究会的大度与热情,一如往昔。我们也希望一汽越来越好,红旗永远高高飘扬。

 


感谢你的不远万里



在年会预告期间,一度报名者寥寥。有会员反映,长春太远,成本太高。我们不禁困惑,难道汽车严寒“冰冻”了行业对人才工作的热情?


然而,最后的结果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会前半个月,报名人数激增,超过了300人,很多新朋友慕名前来参会,比如天津大学、国防大学的老师们。而会议期间当地企业也闻讯而来,人数再一次突破我们的接待计划,会议材料一早被领光。


长春地处东北,山高路远,出行成本确实偏高。但是我们的成员们——来自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汽车人才服务企业的各位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和成员单位领导,依然不远万里前来赴会。有的企业在成本控制的新形势下,仍然有1-2人简行而来,而且还是主要负责人。你们对这次聚会的重视和我们工作的支持、包涵给了我们很多温暖,也给了我们坚守的信心。

 

特别令人感动的,还有一如既往支持我们的老领导们。


汽车人才研究会首任理事长邵奇惠因为身体原因临时缺席,虽身在病中仍心系年会,带来了热情洋溢的贺词。国家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何宪专程到会致辞,我们老理事长付于武照例莅临现场为我们站台,以75岁的高龄参加了全程三场会议,着实不易,令人钦佩。70多岁的人才学家王通讯先生在接到我们的邀请之后,也毅然答应前来,为我们带来了一段关于人才研究史的“回忆杀”。


老领导的支持和对汽车人才工作的重视,让我们备受鼓舞。这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懈动力。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给予我们赞助支持的一众赞助商们,谢谢你们对我们品牌的认可,也请你们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感谢独具慧眼的媒体老师们,谢谢你们愿为汽车人才发声,汽车人才被行业广泛重视有你们的一份辛劳。


  


告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



来到一汽,与一汽特殊情缘,总会让人联想往昔。


相比一汽的蜕变,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着当年在一汽的首次年会的老照片,再看看我们今年的年会照片,那画风完全不同,上了好几个层级。


我们,这个萌芽于上海的国家级社团组织,在冷遇和挫折中,蹒跚学步,正在越来越多行业同仁的信任与支持中艰难的成长。同时,我们也见证人才工作被忽视到越来越重视的发展历程。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汽车人才工作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生动地摆在我们眼前。


要做好人才工作,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我们在论坛中倾听最高端的声音、冷静理性的思考和最具代表性、最有特色的企业人才实践。在论坛之外,我们还有用一整年的时间举办的十多场汽车人才实操问题的专题研讨会。


比如某类人群的绩效管理、如何集团化管控、怎么高效实现人企配置,探讨人员激励与效能提升、行业技能人才评价、共享用工,行业对标分享等等。这些都是汽车企业人力资源领域最鲜活的案例分享与热点问题探讨。

 

我们也希望,论坛之外,大家能有的放矢地参与我们人力资源实操问题的专题研讨。在两者的相得益彰中,或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告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期待下次,我们还能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