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集聚智能网联人才?2019智能网联研发人才研究报告新鲜出炉!

2019-07-03

汽车人才研究会

2292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才使用的好坏,离不开人才使用的环境。


来自互联网、通讯、电子等行业的人才如何跨界“移植”,成为汽车行业最受关注的“香饽饽”:智能网联人才?


汽车行业目前有多少智能网联“人才林”规模怎样?“涨势”如何?


这些人才在汽车行业又如何扎根?克服各种“水土不服”,与汽车行业“情根深种”,与汽车企业“血脉相连”呢?


近期,汽车人才研究会重磅发布《中国汽车行业智能网联研发人才发展研究报告》。以上问题,看完这份报告后可以迎刃而解。

 

1

规模:目前到底有多少智能网联人才

截至2016年底,我国智能网联人才不足2万人。90%以上的车企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类人才占整个研发人员比例不足5%。


而2018年,参与调研的96家企业中,50人以下的占27%,100-149人的占25%,500人以上占11%。


着眼未来,智能网联研发人才规模仍处于快速增长期。有4成企业半年间人员数量翻倍,平均增幅达121%,有6成企业人员增速在100%以内,平均增速为39%。

 

2

需求:ADAS技术人才最紧缺,数据人才需求量最大、电子工程/汽车电子专业最受欢迎

人工智能、算法、环境感知、数据、芯片等人才不仅是目前L2、L3阶段研发需要的紧缺人才,在部分公司已开始的L4、L5阶段研发中会更为紧缺,也是各公司争相储备的岗位人才。

 

需求总量排序

岗位类别

招聘专业

1

数据

电子工程/汽车电子

2

算法

计算机/软件工程

3

ADAS技术

机器人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4

试验测试

通信工程

5

人工智能(图像、语音等)

数学/统计学

6

网络与信息安全

车辆工程

7

环境感知

电气工程/自动化

8

导航与地图

网络信息安全

9

通信技术

光学

10

芯片

交通工程

11

集成控制


 

从人才需求总量看,数据、算法、ADAS技术、试验测试、人工智能等岗位人才需求量较大。


而目前招聘应届生的专业需求,排名前5为电子工程/汽车电子、计算机/软件工程、机器人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通信工程、数学/统计学等。

 

3

流动:新创车企最受青睐


市场上人才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人才在业界流动和互相挖角的现象仍较为频繁。


传统车企、零部件企业主动离职率一般在15%以内,新能源车企、互联网车企、高科技类公司智能网联研发员工主动离职率在15%-20%之间;外资车企和零部件企业人员主动离职率一般在10%以内。


传统车企(包括整车和零部件)人才流出大于人才流入,而新创车企是人才流入的主要行业。虽然如此,但传统车企相比新创车企和高科技公司的组织和工作环境要更为稳定,人员整体稳定性要更高。

职业发展/晋升、薪酬激励、更好的外部机会位居智能网联研发人才离职原因的前三位,而职业发展/晋升和薪酬激励往往是伴随着更好的外部机会而来的,企业在人才保留时也可以从职业发展/晋升、薪酬激励方面多做考虑。

 

4

招聘:如何吸引智能网联人才?

有竞争力的薪酬是吸引智能网联人才的首位策略,其次依次是公司发展前景、职业发展计划/管培生计划,以及完善的培训体系、公司/团队文化氛围和长期激励计划。


除了起薪和学习发展外,福利计划、落户、公司宿舍/住房补贴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应届生的生活压力,是应届生同样会考量的重要因素。新生代应届生,除了物质激励外,普遍关注和倾向选择的是工作环境,他们更关注公司/团队文化氛围、扁平化管理、领导nice、弹性工作。


30%企业的硕士生起薪在11-15万,27%企业的博士生起薪在21-25万。各学历应届生起薪在16-20万及以上区间分布的比例,随着学历的提升而增加。仅有1%的硕士生起薪在50万以上,11%的博士起薪在50万以上。


不同类型企业中不同职位的智能网联研发应届生起薪的跨度较大,本科从6万以下到26-30万,硕士和博士从6-10万到50万以上,差距在5倍以上。


论年薪,人工智能类最高,为33万,其次为芯片为29万,算法以26万的平均薪酬位列三,环境感知为25万,导航与地图24万。而试验测试、集成控制、通信技术、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分别位列后五位,平均薪酬差异较小,集中在21-23万。各职位类别中,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类职位薪酬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职位。



不同层级、不同公司,薪酬也有不同。


要精准吸引智能网联研发人才,其薪酬市场定位必须在75分位以上。

 

5

保留与激励:如八仙过海,各有“奇”招,创新+组合拳是关键


传统车企/零部件公司实施以固定薪酬为主的短期激励模式比例高于新创车企/高科技公司,而新创车企/高科技公司实施以变动薪酬为主的短期激励模式和长期激励的比例高于传统车企/高科技公司。


传统企业的研发技术人员每个层级奖金系数差距均在1.9左右,而新兴科技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奖金系数差距随着人员层级的提升而拉大,研发管理人员的奖金系数差距平均值为2.7倍。


6成左右的企业会有绩效奖金和年终奖金,5成以上的企业会有项目激励,1/3的企业有专项激励,分别有近2成的企业实施了股权激励、利润分享计划/分红权计划,14%的公司有合伙人/技术入股,5%的企业有内部创业。


超过半数的公司提供教育机会或学习津贴,超过1/3的企业提供自己组建或领导研发项目团队机会、更多的研发自主权、具有继任者机会,另外给予试错空间、缩短立项审批时间、弹性工作地点、项目资金的更多支配权、研究自己项目的灵活时间也是企业会尝试的方式。

 

MORE

关于《中国汽车行业智能网联研发人才发展研究》


1
事出有因


2016年,汽车人才研究会率先开启了对智能网联人才现状与发展的研究,并于2017年成功发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发展报告》,从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质量、人才分布、紧缺岗位和人才诉求等方面,初步梳理了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人才的行业现状,填补了行业在智能网联领域人才的空白,全网关于智能网联人才的相关数据基本来源于此。这是智能网联人才1.0版本。

2018年,我们对报告进行迭代升级,聚焦智能网联人才中最核心、最受关注的研发人员,走访了美国、德国等该领域内重点企业,并深入开展调研,主要围绕智能网联研发组织与团队设置、人才配置与流动、重点职位的专业需求和能力要求、人才激励、国内外产业人才对比分析与研究、组织管理创新、人才发展展望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2019年6月,《中国汽车行业智能网联研发人才发展研究》(2.0版)正式结题发布。

2
报告关键词:深度、生动、丰富


限于篇幅,我们只选取了部分成果展示了本轮研究的轮廓。除了以上成果,本轮研究还在重点岗位人才能力分析、人才激励分析、以及国内外研发人员占比对比分析、国内外研发人员薪酬对比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研分析。

除了调研数据之外,此次研究还有两大亮点:一是在于对调研对象的细分和对数据详细的分析阐述,这让报告更具指导意义和可读性;二是大量生动的案例,如应届生薪酬和吸引案例、海外人才集聚案例、传统整车与高科技公司智能网联人才激励案例,以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德国博世集团、谷歌Waymo公司等企业的业务运营及人才现状情况等等。

3
智能网联汽车人才VS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人才


细心的小伙伴肯定发现了,从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到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人才,两份报告中关于智能网联领域人才的称谓有了细微变化。1.0版中“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在调研中争议颇多,如何精准表述这一群体,在听取多位专家建议几经斟酌之后,我们将其确定为“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人才”。


4
会有智能网联人才报告3.0版吗


答案是肯定的。下一轮,我们的目光将投入国外顶尖高校的智能网联人才群体,为国内的企业提供更加翔实、更具指导价值的资讯。

5
如何获取报告


告完整版将在2019年汽车人才研究会年会暨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期间首发,报告负责人、汽车人才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刘义先生将在同期举办的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主席扩大会议上作演讲分享,欢迎莅临年会就智能网联人才展开深度交流。




主笔:陈景阳

编辑:邱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