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短缺!就业低迷!为什么秋招也走进了寒冬?

2019-02-14

汽车人才研究会

1495

前段时间,汽车人才研究会召开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秘书长会议。在会上,有企业HR向我们诉苦,现在的大学生真难招!


应届毕业生是企业的新鲜血液。虽然多家车企校招缩水,但是不少企业都或多或少保留了一定的应届生名额。然而,当HR走向高校准备招生时才惊觉,校招已经“今非昔日”了。


“今年特别明显,像机械工程、电子通讯,有一种拐点的感觉。学生池子很小,企业抢的很激烈。老师也在动员学生找工作,但他们的就业择业观念在转变,意愿很低。今年宣讲会的上座率非常低。”一位HR吐槽道。


大学生就业意向低、宣讲会上座率低、车企不受非相关专业待见……成为今年车企校招的几大痛点。


接下来,小编就与大家聊一聊车企招人与大学生就业这件事儿。


提高就业竞争力,本科学历再加码



大学生就业意向低,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大趋势。这一点已从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290万,再创新高得到印证。汽车大学生也是考研大军中的一支重要群体。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应届生总量在2.3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长江中游等地区。而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车辆工程专业平均读研比例在25%左右。也就是说车辆工程专业读研人数在6000人左右,最终流向就业市场的本科应届生只有1.7万人左右。

 

qq.png

来源:中国大学生汽车人才状况调研


据调查,汽车大学生普遍希望从事专业要求高的研发类岗位,这类岗位对大学生的学历要求普遍是硕士以上学历,因此想要从事更有技术难度的研发类岗位,读研是必经之路。


另一方面,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不佳,企业大量裁员、校招缩水等就业形势严峻论等舆论氛围也造成不少汽车大学生被动考研,希望以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为“跳板”,为未来就业谋取更多资本。


此外,新生代大学生普遍家庭环境优越,因为怕吃苦而不愿进入汽车行业、推迟就业等因素也是造成校招难的因素之一。



宣讲会上座率底,实力和细节是关键



去年秋招铺天盖地的企业宣讲会,高校学生和老师都已应接不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2019届秋季宣讲会数量达到1522场,其中《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有276。更有湖南大学老师透露,湖大2018年秋招一天内最多开展了28场机械相关的宣讲会。


宣讲会场次过多、学生就业意愿偏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宣讲会上座率低。但是小编想说的是,宣讲会这种“年年用,家家用”的常规招数过于单调,“吸睛”魅力已严重不足。


作为互联网一代的新新人类,早已通过互联网媒介,对企业的基本情况、用人情况有了大致了解。想去哪家企业、不想去哪家企业,早就心中有数。宣讲会上企业简单的背景介绍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有用”信息,他们更希望得到专业性的技术解答与职业发展的方向指导

有车企反馈,现在的大学生可了不得了,他们会在宣讲会上提一些非常前瞻性的技术问题,来检验企业的“实力”“水平”。新生代大学生,“反客为主”,主动挑选企业的意识更强。


当代大学生期待企业更多的诚意与用心。组织更有特色的校企合作项目或活动,让大学生们深入感受企业的文化,才能更加精准地俘获他们的“芳心”。



电子信息、计算机专业的红海竞争



随着汽车技术不断地跨领域快速融合,汽车产业也正在成为一个被重新定义的产业。新时代下,车企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在电动化、智能化、电商化、共享化的驱动下,车企比以往更加重视对电子通讯、计算机、电控等专业大学生的储备。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车企并不太受欢迎。


一方面是车企跟这些院校“交情不深”,这些专业的大学生对车企不太了解,有的甚至从未将车企规划为就业对象;另一方面,汽车行业在薪资待遇方面比较弱势,吸引力明显不如HAT。所以车企要想有效招收此类专业的毕业生,还得“从长计议”。



汽车大学生培养升级与精准就业探索



大学生是汽车人才“蓄水池”,也是汽车人才研究会一直关心、关注的群体。新形势下,我们一直希望探索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生态,既可以帮助高校培养出更适合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增量人才,又可以帮助车企招到最需要的人才,同时实现大学生的精准就业。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汽车人才研究会就已启动“中国大学生汽车人才状况调研”,通过对高校和企业进行调研,对当前高校汽车人才培养模式与汽车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盘点分析,梳理出当前汽车大学生现状,结合校企合作特色案例,针对校企合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提供新视角、引发新思考。此项课题预计今年2月结题,为即将到来的春招提供参考。


当然,这项课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探索推动“校企人三方共赢”的人才培养生态的形成,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