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荣:新时代汽车发展呼唤新人才

2018-04-12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3070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新合资、新开放,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


1.png


在“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下,中国汽车行业掀起了一股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资潮”。2017年,江淮和大众、众泰和福特、东风与日产-雷诺联盟等相继宣布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今年2月23日,长城汽车也与宝马签署意向书,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未来技术。


2.jpg


新开放,既意味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也意味着车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北汽拉开了车企协同合作的大幕,和戴姆勒计划扩大在中国的生产规模,双方共同投资119亿元,打造北京奔驰新的豪华车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戴姆勒收购北汽新能源3.93%的股份,双方加深了合作力度。无独有偶,3月初,一汽和奥迪及相关方也签署了成立两家新公司的谅解备忘录,分别专注销售业务和移动出行、数字服务。


3.jpg


以吉利为代表的车企则开始了新一轮的海外收购。继成功收购沃尔沃乘用车业务后,近两年吉利陆续将伦敦出租车公司、宝腾汽车、路斯特汽车、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等纳入旗下。去年底,吉利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今年2月,吉利收购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发展势头强劲。


4.jpg


2018年,汽车行业迎来了一波新的发展趋势,合资、合作、并购多层次全方位的动作,或将重塑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因此,整个产业的人才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态势。


首先,新能源汽车合资将迎来对“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人才的需求高峰。


相比较过去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合资,在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催生出来的新能源汽车合资潮中,中国车企展示出了自信和竞争力。当下的合资对于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实现技术与品牌的积累,助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中国市场,或将迎来新一波对“三电”人才的需求高峰,人才的培育也迎来新的挑战,对这一领域优秀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5.jpg


其次,全方位的协同合作将催生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人才需求。


从去年开始,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的合作增多,且呈现跨界融合趋势。如车和家与华晨汽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电动车的研发、供应链、制造等各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再如,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新设两家合营企业,分别为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与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聚焦电池领域的业务。另外,在自动驾驶领域,协同合作也在加强。今年3月5日,景驰科技加入百度Apollo开放平台,成为Apollo合作伙伴,未来双方将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积极合作。


6.jpg


笔者相信在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将涌现出更多车企协同合作的情况,企业间将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这种交流与合作较以往更密集、更具象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整个汽车产业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厚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下迎来新一轮的向上发展,同时也将催生更广范围内出行领域的人才需求。

第三,国际化并购将进一步拓宽企业全球视野,加快人才深度融合。


当前,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高端化,吉利汽车入股戴姆勒,秉承了其一贯奉行的锐意进取、不断超越、创新做强的文化基因和企业特质。除了资本层面的投资、在董事会上或将拥有更多话语权之外,吉利更看重的是戴姆勒集团背后深厚的文化、技术积淀以及庞大的人力资源库,以借此机会向行业标杆学习,在新的发展趋势下进一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从今后技术层面的潜在合作到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与培养,吉利都可以从戴姆勒获取更多的资源,汲取更多的养分。因此,吉利这次的国际化并购行为或将进一步拓宽未来高层次人才的交流和深度融合。


7.jpg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期待更多的中国车企在新时代下,携手国际汽车巨头,积极探索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协同发展与合作共赢,促进汽车产业未来战略发展领域中核心精英人才的全球交流与融合,实现更多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这也是产业兴盛之关键。


注:作者系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本文已发表于《 中国汽车报 》(2018年4月第3576期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