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筑人才高地 谱创新发展

2018-04-11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2832

编者按:  


2017年江淮汽车提出,要在把握“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大力发展新能源车”战略方向的基础上坚持“六化”:即品牌向上化、技术领先化、产品平台化、开发迭代化、制造精益化、市场国际化。并将品牌向上化确立为总目标。


如何实现品牌向上?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发现、培养、用好人才。”除了大力引进人才,江淮汽车非常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他们认为,外部引进人才只是重点补给,内部培养开发才能产生用之不竭的内生力。只有内部培养工作做好了,才能源源不断地保证“品牌向上化”对人才的需求。


基于对人才培养的一贯重视,江淮汽车很早就开始了覆盖全员的职业培育和成长体系建设,致力于以内部培养实现员工的自我驱动、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其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最有特色和亮点。因此,本期汽车人才专栏特别邀请江淮人力资源部门撰稿,展示江淮汽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创新。


江淮汽车属于典型的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汽车制造企业,其性质决定了江淮汽车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高技能员工队伍,为此,江淮汽车更加关注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重视技能人才培养。经过多年深耕,江淮汽车以提升技能和提高产品质量为出发点,成功探索出一条以文化培植为基石,以成长路径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以“双创”平台为载体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中国汽车企业中第一家通过ISO10015培训体系认证的企业,江淮汽车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和文化优势,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创造性地提出“所有爱岗敬业,在岗位上有造诣,为公司作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的大人才观,构建了完善的职工培训体系,并提倡和培育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观培养了员工自我成才的意识,激发了广大一线员工提高自身技能的激情,让员工主动学习,把自己锻炼成高技能人才。


为了把好技能人才入口关,公司先后投入近2亿元,建成软、硬件设施一流的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汽车工业技师学院,采取“订单式”办学模式,“变招工为招生”,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高技能人才教学培养,将高质量技能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公司各个岗位,实现职业教育管理前移,保证了技能人才质量。据统计,学院每年为公司输送优秀毕业生超过1500人。


20180511_095015_004.jpg


同时,申报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入职后的员工建立了“五级双通道成长模式”的职业发展成长路径,搭建国家评价标准与企业内部评价标准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后,结合岗位和个人工作学习,可以在管理和专业技能岗位两个通道方向得到持续提升,逐级成长。 


夯实人才载体建设,构筑特色“双创”高地 


依托岗位任职资格体系,江淮汽车搭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大赛三大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为高技能人才输出提供源源动力。


江淮汽车将创新创业作为持续提升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搭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创”工作平台。通过技能大师带领项目团队开展项目攻关和人才培养工作,致力于将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成为“项目攻关的堡垒”和“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 近七年来,共完成1600多个疑难问题攻关项目,366个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国家专利77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开发300多门技能课程。同时,创造性地开发了视频教材、微信教材等多种新形式教材,建立大师技能集锦34个,大师典型攻关案例172个,有效形成组织记忆力。目前,200多名工作室成员实现职业成长,23人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奖。


20180511_095015_005.jpg


为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江淮汽车搭建实训基地平台,建成新员工基础技能、岗位技能再提升和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实训基地。 目前共有技能训练场11个,总占地面积3404平方米,同步开发操作训练课程项目39大项,系统开展岗位技能训练,有效杜绝把产品生产线当作技能训练场的不良做法。为解决技能培训教师师资队伍紧缺,江淮汽车还组织开发了技能培训教师中级和高级培训课程,对技能教师进行专业培养。2017年各技能训练场共实施技能训练209场次,参培人员1341人,总培训16431学时。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时激发员工学习热情,是及时培养和发现优秀技能人才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江淮汽车在省人社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制定了《职业技能大赛管理制度》,通过竞赛搭建“赛训结合”的平台,切磋技艺和检验技能。在2016年安徽省第七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江淮汽车举办了包含电焊工、汽车装调工等15个工种55场比赛,覆盖技能类员工达到5000余人。授予技术状元称号者46名,技术能手称号者100名,优秀选手140名,破格取证97人,有效推动了技能人才的成长。 


20180511_095015_006.jpg

技能大赛开幕式


在这种特色机制的培养下,江淮汽车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比如在2014年全国载货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大赛中,陈蔚、孙龙两名员工分别获得两个项目的银奖;员工盛保柱,多年来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先后从一名普通的技校学生成长为技师、高级技师,最终成为公司技能大师,先后荣获“省属企业538英才工程拔尖人才”、“最美汽车人”等荣誉称号,并在2016年进入享受国务院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荣誉名单。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江淮汽车牢固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观念,倡导“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推动全公司形成崇尚技能、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


一是积极利用江汽新闻网、江汽电视台及微博、微信客户端媒体等开辟“江汽工匠”专栏,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立体化、多维度、全覆盖的技能人才宣传教育体系,着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人才成长新环境。


二是大幅提升高技能人才收入,技师、高级技师等技能型员工享受与对应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同等待遇,同时在股权激励等方面,技师、高级技师也可享受与公司中高层领导同等的待遇。


第三,除物质奖励之外,江淮汽车还特别注重提升技能人才的被尊重感和荣誉感。在每年的人才工作年会上,董事长和总经理会亲自为技能人才颁发相关奖项,并通过巡回展出的方式对他们的工作事迹和业绩成果进行宣传,提升获奖成果及获奖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技能人才的被尊重感、荣誉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弘扬工匠精神的氛围。


20180511_095015_007.jpg


近年来,通过建立健全各项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江淮汽车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高级技师队伍不断壮大,较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获得了社会和政府的高度认可,公司先后被授予“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安徽省合芜蚌企业创新人才培训基地”、“全国企业职工培训先进单位”、“国家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称号。


未来,江淮汽车将继续优化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评价、表彰、激励和竞赛等若干专项行动计划,探索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新模式,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努力成为全国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改革排头兵。


注:本文已发表于《汽车实用技术》汽车材料与涂装专刊2018年第2期汽车人专栏,该专栏由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和《汽车实用技术》杂志社共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