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8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969
“汽车零部件强则汽车产业强”,这是汽车业界人士普遍达成的共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一直希望可以涌现出诸如德尔福、博世之类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国际知名大公司。
那么如何做到?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主席、春晖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大总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上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见。
我们应该承认我们在零部件方面的差距,不应该低估中国自主零部件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工信部组织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会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做了深入研究和摸索。
他们调查了近 5.5 万家中国零部件企业,最终的调研结果如下:
首先,这个产业很大,2015 年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 值 约 3.8 万 亿;
其次, 这 个 产 业盈利水平还不错,行业平均利润率为6%~8%,但是外资和合资企业的利润率更高,平均超过 15%;
第三,总体来说,国内零部件行业研发投入占比仅为 2%,研发投入比较少。为什么是 2% 呢?零部件企业有10 万家,但其中 62% 都是小企业,即那些年产值小于 2000 万人民币的企业。
汽车是典型的规模经济,比如博世,该公司的年产值是 500 多亿欧元。我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产业大,但企业小又散,没有核心竞争力。这个差距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不能低估。
中国汽车零部件要做强,就要打造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的、国际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先了解其他国家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比如,博世连续几年第一。它几乎每年都有一起或多起并购,通过外延式手段来发展自己。
大陆公司也是目前排名靠前的,它更典型,最开始它只做轮胎,而现在已经远远不只是做轮胎,而且很多方面都走到了前面,它也是通过资本运作和外延式发展,迅速走到世界前列的。
德尔福也是如此。即使到今天,做战略调整,也是通过并购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需要的买进来,不需要的让出去。
麦格纳(MAGNA)也是如此,其创始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从自己家车库开始,做到了世界排名非常靠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就开始融入世界步伐。第一阶段的 1.0 版,其主要标志是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在中国投资。从前年开始,我们的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吸引外资的数量,成为了一个净资本输出国。这说明中国企业开始快速走出去,这是我们 2.0 版的开始。
2016 年,我们的步伐明显加快了。据路透社的资料显示,1-6 月份,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超过 1200 亿,是去年同期的 2.1 倍,预计 2016 年全年可以超过 2000 亿。到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内部环境的变化,产业升级的需要,企业转型的需要;同时还有外部环境的需要,包括我们国家的一带一路、2025 战略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环境。
从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来看,聚焦大汽车行业的未来,智能化、轻量化等将是重点发展方向。国际上有各种合适的资源值得探索,总结一下,一共是 16 个方面,如下:
1.发动机与发电机
2.隔音隔热部件
3.复杂沙模铸造(特大型、特复杂零件)
4.冲压制造及装配
5.48V 混合动力系统及其他汽车减排产品
6.涡轮增压器
7.精密部件锻造及机加工
8.汽车柴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
9.汽车内饰
10.制动系统
11.发动机及变速箱零部件
12.模具设计制造
13.传感器
14.系统研发设计公司
15.车身电子
16.电子电器开关
目前,我们有天时,也有地利,更有人和,同时,我们国家还有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来打造中国的“博世”和中国的“德尔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