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5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1276
今年是我国汽车工业60岁华诞。在过去一甲子的发展历程中,海外归国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且这种贡献应当让人们记住。这是我们举办此次海归人才座谈会的初衷。
回顾过去6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根本性问题,仍在于缺少核心技术。核心技术靠什么?要靠人才。邓小平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当今中国,虽然表面上大家都认可,但在一些具体工作中,在汽车行业,距离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还有很多文章要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能追求实用主义。什么叫实用主义?是我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就请来人才、尊重知识。当我把某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就可以忽视知识,忽视人才。在汽车行业,这种实用主义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还是存在的。我们希望,中国汽车行业乃至我们这个国家、民族,从骨子里、从 内心深处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汽车界的海归人才,比较优势最为明显。你们对国际汽车工业比较了解,又回到国内工作这么长时间,比较的能力最强。在比较的过程中,是能够发现真理的。我们希望,在比较中,找出构筑我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到辽宁视察时指出,技术和粮食一样,靠别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但是,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尤其是在汽车工业技术的 获得上、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上究竟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去实现我们的目标,分歧比较大。围绕我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有时我们 的汽车业相关管理部门,在关键时间、关键地点,态度暧昧,没有底气,不敢讲我们依靠自己就能打造核心技术竞争力。
军事战略专家金一南的新书 《心胜》,一个核心观念就是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念。我们搞汽车工业,也需要这样的信念,需要有这样的勇气,需要不懈地努力。
今天的座谈会,大家畅谈工作的经历、体会,非常有价值。我有六点感受。
第一,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需求,为汽车海归提供了事业的舞台、人生的新动力,同时也是你们的生活内容。当年,你们放弃国外优裕生活,回到祖国来,都 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一腔报国之情,要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强大、为中国民族振兴的创新驱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事业是每个人都需要 的,在汽车行业,事业的核心就是自主创新;人生的动力则是学以致用,知识有用武之地;生活内容除自己的妻子儿女外,与工作是分不开的。
第二, 中国的开放是你们成为海归的历史原因。伴随着我国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海归也在不断地在展示着自己的广度和深度。1977年、1978年两届的大学生是改革 开放最早的受益者,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国的这批人,也成为特殊群体。这个时代的海归与现在的海归是两代人。开放使你们不断拓展着人生的深度和广 度。
第三,中国改革的停滞与前进,与海归的前途命运联系得最紧密。改革前进,海归的作用就发挥得更大,机会就更多;改革停滞,你们发挥的空间 就小。当前,我国处在一个变革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我认为,实现增长第二季,一定会由更深入的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海归也将面临更大的施展能力的空间。
第四,中国汽车产业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当之无愧的增长引擎,同时也是世界汽车工业当之无愧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甚至营销管理创新的中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汽车海归是最耀眼的群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哪个行业也无法与汽车业媲美。
第五,汽车海归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文化产生着巨大影响。你们从国外回来,带着国外先进的文化,带回了你们在国外学到的良好工作习惯。我对现在一些“官场 文化”深恶痛绝。这种文化不但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管理、发展,而且,还成为阻碍、破坏先进生产力、先进管理方式的重要因素。汽车海归则不同。科学精神、 认真态度、严谨办事、诚信守法,这些优良品质在海归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是海归这个特殊群体的鲜明个性。
第六,汽车海归也需要转型。往哪个方 向转型?我认为,应向国家层面的需要转型,向行业需要的平台转型,向企业深度的规范化、体系化、正规化转型,向和谐社会的构建转型。汽车海归不仅是汽车行 业的,更要做社会的一分子。你们要是不影响社会,不影响周围的人,自己的事也很可能做不好。你们回来传播先进东西的同时,还要尽力改善这个社会,改变这个 行业的氛围,改造汽车企业,给企业输入新鲜的、生动的、有正能量的文化。
(信息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