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新闻中心

中汽人年会暨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

邵奇惠:走向汽车强国需要人才与智力支持

2012-12-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934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邵奇惠,在9月29日举行的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首届理事大会上说:“我国正处在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阶段,汽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体现。汽车自主创新与汽车人才开发,是一对关系到我国汽车工业能不能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今国际汽车行业激烈竞争的焦点所在。”邵奇惠指出,“重视汽车人才工作,加强汽车人才队伍建设,既是一种发展战略,更是一种政治远见。”

 

 

在谈到汽车人才研究会的意义和作用时,邵奇惠说:“汽车人才工作是整个人才工作的一部分,既有其特殊性一面,也有其共性一面。大力加强行业人才的研究、开发工作,是人才工作的一种新形式。应构建系统集成服务体系,加强汽车产学研机构及行业组织的资源整合,在汽车产业链上建立起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汽车人才工作大平台。跨越区域、行业、体系等限制,把各种分散的、割裂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集合成贯通的联动的汽车创新资源,发挥市场化的调节、配置作用。既要贯通国家层面上的汽车产学研资源,也要联动区域性的、民间的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各种资源;既要在汽车产学研中间架起桥梁,也要与相关的汽车行业组织形成合力。”

他指出:“汽车行业‘抢人’成为通行的人才引进方式,演变成高成本的不计人才效益的人才竞争大战,在这种情况下倡导人才柔性流动,变人才单位所有为社会所有,采取社会化专业分工与协作机制,利用外部的人才、智力,开展汽车自主创新活动,实质上就是高明的人才开发方式。人才管理需要讲人才成本、人才效益,盲目的抢人、挖人,也许会带来引进人才不适用、预期目标不对称等问题。因此,创新人才交流的服务方式,不只是解决人才资源问题,还是解决成本问题、效益问题。”他说,“有序流动本身也是一种人才资源开发,市场机制下的汽车人才供需对接、余缺调剂,需要一个新的平台、一种新的方式。”邵奇惠认为,构建汽车人才交流平台,“促使人才资源流动,同时牵引技术资源、制造资源、产品资源甚至于项目资本的流动。技术承包、项目招聘、专家咨询等与人才、智力紧密相关的资讯,都是这个平台上可以流通的内容。”

“汽车行业特别需要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对于那些边缘性的、复合型的急需专门汽车人才,突出能力建设,通过由产学研部门及相关机构合作的培训平台培养。”针对汽车人才的培养问题,邵奇惠强调,需要“量身裁衣,为汽车行业设计结合实际需要的紧缺人才培训方案和精品项目。既有战略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也有战术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层次、有重点。”

邵奇惠希望 “加强汽车人才理论研究,为汽车行业提供人才管理思想,把科学的、先进的人才工作理念、观念、原理、方法,运用到汽车行业,在汽车行业造就一支出色的人才资源管理者队伍。结合实际工作中急需的重点课题、关键课题,在深入和扩展上下功夫,让汽车行业共享这些有创新精神的理论成果,尤其重要的是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转化为生产力。更进一步,要认真研究适合汽车行业特点的人才政策、人才机制。汽车人才理论研究不但要重视技术人才,还要关注汽车企业家的特点、价值和成长规律,一支优秀的汽车经营管理人才,是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证。”他说,要重视汽车创新人才的研究和开发,“ 汽车创新人才,不但是科技创新人才,还包括管理创新人才、经营创新人才等等,自主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有管理创新、机制体制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创新,没有后者的创新,技术创新就没有保障。汽车人才研究应当再边缘化,把以往单纯的产业研究、人才研究结合起来,促进汽车产业与汽车人才的协调发展。”

邵奇惠说:“汽车人才工作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汽车人才研究会首届理事会的努力,集聚全国汽车行业和人才工作部门的智慧,在汽车人才工作机制、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开拓汽车人才队伍建设的崭新局面,为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