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3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957
三箭齐发推进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建设
——专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荣文伟
全球首个、中国唯一的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在嘉定区上海国际汽车城揭牌已经10个月。10个月过去,示范区运作情况怎么样?今年有什么新举措?今后发展前景如何?龙年新春,笔者带着这些问题,专程访问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荣文伟。
全球首发 稳步推进
“经过10个月实践,我国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在上海嘉定稳步推进。今年,上海将三箭齐发推进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建设。”荣文伟以言简意赅的开场白回答笔者。
据荣文伟介绍,去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中国(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正式揭牌,我国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就此诞生,而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嘉定区被指定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
根据示范区实施方案,这里的项目建设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一是计划用3年时间,初步建成一个万辆电动汽车示范基地;二是组建两个俱乐部,即企业俱乐部和用户俱乐部;三是搭建三个交流平台,即上海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论坛、上海国际电动汽车展览会和上海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四是建设四个中心,即试乘试驾中心、商业模式创新中心、示范评估中心和运营服务中心。
10个月来,上海与各国示范城市密切互动,在公共交通、政府和公用服务、私人购买和租赁领域,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在嘉定区全面铺开, 100多个充电桩建成并投用,一座“加油+充电”直流快充站正在建造,上海首座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一体化充电站已经奠基;私人购买电动车方案有效推广,全国首批私人购买的纯电动汽车挂牌上路;首家电动汽车4S店开业;试乘试驾中心投入运营9个月,吸引2.1万人参观、7000多人试乘试驾。
多方联动 合力推进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出形象、出成效的关键年。荣文伟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上海国际汽车城是上海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推动电动汽车在中国示范应用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他透露,按照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国(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今年,上海将加大力度,三箭齐发,更好更快地推进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建设——
一是中外联动,共同推进电动汽车示范。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落户上海国际汽车城,目标实现一万辆电动汽车推广应用,使这里的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和运营环境在国内得天独厚。冲着这一点,许多中外电动汽车生产商纷纷而来。全球唯一实现电动车量产化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C30是第一个入驻示范区的国际品牌,旨在通过示范其领先的电动汽车工业技术成果,倡导人、车、环境和谐共处的绿色环保理念。全球首款增程型、而且唯一能够全天候、全路况行驶的电动汽车雪佛兰沃蓝达紧随其后。目前,示范区已有奇瑞、众泰、比亚迪、中科申江、上汽荣威、海马和沃尔沃、雪佛兰等8个常驻中外品牌免费提供消费者试乘试驾;同时,有17家企业共同签署示范城市伙伴组织意向书并组建“企业俱乐部”。在此基础上,今年,更多的电动汽车品牌将入驻示范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示范车型。据悉,美国菲斯科正准备与示范区签约,宝马、奔驰电动车也在洽谈中。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正积极帮助示范区与菲亚特合作,争取引入该公司500BEV纯电动车。初步估计,到今年年底,落户示范区的电动车品牌有望达到20个,其中国外品牌可达50%。
二是配套联动,完善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便捷的充电设备和网络,对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至关重要。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能源设施供应商纷纷来这里“抢滩”,计划在今年建成4座充/换电站和2000个充电桩。上海市电力公司建设的首座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一体化充电站,设置5千瓦充电桩19台、35千瓦快速充电机2台、乘用车电池快换系统一套(含4千瓦分箱充电机40台)以及商用车电池快换系统一套(含10千瓦分箱充电机60台),可以同时为19辆乘用车常规充电,为2辆乘用车快速充电;其电池快换系统可以同时为40辆乘用车和12辆商用车提供更换电池服务。
通用电气与通用汽车也宣布参与中国电动车基础设施建设,第一个步骤就是在上海国际电动车示范区和通用汽车中国总部上海园区安装通用电气新近开发的家用和道路用快速充电系统。通用电气还与全球最大的机场汽车租赁服务公司赫兹集团携手,推动中国电动车产业和相关配套充电站发展。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也与通用汽车携手,在示范区共同打造电动汽车展示运营区域,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应用及充电设施建设。
三是政策联动,鼓励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是低碳时代的交通工具,运行成本明显降低,深受上海消费者青睐。示范区现场调查显示,95%的公众有购买20万元以下电动汽车的意向,44%的公众愿意立刻或者在3年内购买电动汽车。但是,电动汽车在市场启动初期售价昂贵,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推动。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私人购买一辆电动汽车,最高可以补贴6万元。各试点城市也推出相应的的鼓励政策。上海的鼓励政策虽然尚未出台,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令人鼓舞:今年,上海有望在示范区先期推进私人电动汽车团购计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在重点单位和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百辆电动汽车挂牌上路”目标;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商业模式创新,通过电动汽车租售、租赁等方式,力争实现千辆规模的示范目标。另外,示范区还将努力促成首条公交线路电动化,实际投放营运车辆不少于30辆。
拉动效应 初见成效
上海国际汽车城是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电动汽车在汽车城示范推广,对产业基地建设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截至去年底,产业基地已经吸引1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入驻。其中,上海奇瑞实业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之中。该企业主要生产纯电动车,一期规划年产2万辆。项目运行初期主攻整车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同时,与当地关键零部件企业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构筑奇瑞在上海具备新能源汽车研发、销售和金融等综合功能的项目基地。由交大与玉柴联合建设的上海海能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电子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正常年份销售收入可达9亿元,预计今年10月可竣工投产。(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