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9
汽车人才研究会
2241
2019年3月13日,坐标深圳,中国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以下简称CAHRD)2019年主席会议如期召开。
来自一汽、东风、上汽、北汽、广汽、长安、吉利、华晨、奇瑞、江淮、重汽、陕汽、威马、航盛电子等14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人力资源分管领导以及相关负责人、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CAHRD轮值主席、上汽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朱庆敏主持。
回顾与展望
服务是秘书处永恒的主题
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市场总监王宇汇报2018年度CAHRD工作情况并表示:
组织建设稳扎稳打、会员规模得到扩大
专委会建设更加专业,职责分工愈加明确
日常活动顺利召开,品牌影响逐年扩大
把握行业动脉,创新研究成果
做好车企高管交流平台,凸显人才工作重要性
汽车人才研究会将服务会员当成我们最重要的使命。只要会员有什么需要,我们都会尽力去做,急行业之所急,想行业之所想。
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李喆乐提出2019年度CAHRD工作设想:
在技术更迭加快、汽车消费滑坡、市场竞争加剧、管理亟需转型升级等趋势下,行业焦虑增加,我们一直在思考行业需要什么?CAHRD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一个能信息互通、交流经验、知识更新、客观评价的“HR之家”。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作为行业一员,我们应该具有汽车人精神,团结起来呼唤行业自信。2019年,秘书处将通过会议活动、研究咨询、资讯传播等三大方面为大家服务。
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分享关于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汽车产生了全面的影响,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古老的,承载科技的工具,还是承担着对未来众多科技领域进一步应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交叉学科的特征更加明显,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汽车产业需要更多具有战略远见的企业家,更多具有专业特长的硬件、软件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人才以及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未来人才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报告》对未来汽车人才需求、应该具备的能力以及人才培养创新都做了详细梳理。此外,汽车人才的需求预测是报告中的亮点之一。
明年活动怎么搞
六大专委会提方案
今年,CAHRD再次进行组织机制创新,由原来秘书处规划制定全年工作、各成员单位协助的模式,转变成由各专委会正副主任单位自行设计全年工作内容,秘书处退居幕后以搭建平台、统筹协调为主的新型建设模式。明年活动如何开展?主席会议上,各专委会负责单位交上了答卷:
拟定主题:
行业共享用工机制探索与企业柔性用工体系建设思考、关于集团化管控模式的专家分享和研讨共创、组织效能和人力资源效能等指标对标分析报告、敏捷型人力组织打造、三支柱转型的实践与思考、VUCA时代HR赋能激活路径探索。
选题背景:
2018年有这么几件人力资源大事件值得大家关注:各级政府层层落实“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众多头部企业高调精细化调整组织架构,提升效能;赋能组织、激活个体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方向;招聘萎缩和人才供需压力并存;经济全球化下,人力资源风险管控问题突出。
我们认为,人力资源定位与角色转变,如何站在组织高度解决组织的问题;组织变革,如何建立敏捷组织和互信和目标共享团队;人力资源效能提升,比如人力资源数字化、员工激活、弹性雇佣等;人力资源服务,比如知识更新、提升员工体验等,将是2019年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
大体思路:
一是通过对标分析、线下专题活动、线上专题分享、参观交流多种组织方式丰富活动形式。
二是打造“开放、共创、共享”的交流平台。
三聚焦两个关键:转型、变革。
拟定主题:
非物质激励项目及创新性激励体系设计
选题背景:
绩效专委会曾就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集团总部员工绩效考核、高管人员和职业经理人的考核激励,也就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目标分解以及考核指标制定等内容开展过专题讨论,但对于非物质激励项目及创新性激励体系设计则较少涉及。然而,员工激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初步安排:
用两天时间举办一次专题研讨会,内容包括:主题分享,企业参访、专家讲座、优秀实践分享、热点难点问题讨论等。
拟定课题:
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和能力水平评价工作
选题背景:
在国家深化推进技能人才管理改革,实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管理的大背景下,如何结合汽车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创新汽车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意义重大,要求迫切。原因有三:
一是当前汽车行业未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职业(工种)占比较大,涉及人员人数较多,此类人员比较关注个人职业发展,关心职业技能鉴定。
二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能力水平评价证书是否具有同等效力,行业能力水平评价证书能否享受国家职业资格相同的政策待遇亟需明确。
三是对于未进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职业(工种)的技能等级认定,在国家未出台相关政策之前,技能人员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初步安排:
三步骤:课题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撰写调研分析报告
主题:
在年度劳动用工对标数据分享的基础上,行业单位分享交流在劳动效率体系化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
具体议题安排:
集团层面管控所属单位劳动效率的管理工具(HPU/能率/指标体系等)
指导或支持所属单位提升劳动效率的方法
技术、管理岗位人员效率管理的实践分享(如研发人员的工作效率)
HR部门对劳动效率提升提供哪些政策机制方面的支持(工资总额管理机制、工资分配机制等)
各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有效途径
从劳动效率管理向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管理的经验做法与思考
主题:
在深化薪酬对标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交流研讨
选题背景:
面临汽车行业下行压力及新势力造车的种种冲击,需要进一步发挥薪酬激励专委会在人才吸引、保留、激励及薪酬政策等方面的服务、交流、共享价值,促进汽车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作思路:
持续深化精准对标,进一步细化对标领域、拓展对标维度、找准对标标杆。
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对标,通过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探索建立信息发布机制方面跟踪了解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兴领域资源的需求和动向。
提高对标成果发布质量和时效,进一步优化对标指标、对标内容、对标时效性及对标成果阅读友好性。
进一步加强业务交流与研讨,构建交流机制,加强行业话题的研讨和最佳实践案例的分享。
主题:
互联网思维下的知识共享、人才共享、合作共创的员工关系研讨
形式:
管理实践分享+研讨交流+现场参观
研讨交流内容:
在集团层面,对分子公司员工劳动关系的管控方式及方法
劳动用工方式及管理经验分享
人才共享中员工关系处理的实践分享
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人才共享的员工关系管理发展方向与思考
促进和谐共赢良好新员工关系的做法
在保障和谐员工关系、合法的基础上,对不胜任工作员工的退出机制
摆问题、谈形势、提意见
敞开心扉说说心里话
东风汽车人事(干部)部部长温良
目前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人才的挑战首当其冲,“双一流”高校入职汽车行业的大学生逐年下降。股比放开后,外资入侵加剧,汽车行业内不管民营、国营,都应该抱团取暖,加强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效率等方面的沟通交流,主抓落实,共同提高,增强行业自信。
薪酬对人才吸引可能是第一因素,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对标工作。汽车变革新形势下,目前我们的对标最好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版本,深入分析。
组织内部应该更加开放,增加一些各层级优秀案例分析分享;增加交流频率,各层面人员都可以参加,形式多样化,线上线下,理论探讨已经非常充分,要增加更多应用性探讨。
北汽集团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人力资源管理部部长王建平
行业提倡共享包容的人才理念,我们是存在产业竞争但在人力资源方面又相互支持的组织成员,我个人感觉我们越磨合越亲切,越磨合越温暖。
目前汽车行业人才流动、流失情况相当严重,专家停留时间越来越快,从三五年到现在半年一年,人才的频繁流动影响汽车行业人才的长远发展,应该引起行业重视。
陕汽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张金山
增加海外人才本地化管理及运营最佳实践分享以及某些企业商业模式切换的思考。
长安汽车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江爱群
我们要为行业的自信“背书”。汽车产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资本洪水漫过之后,谁为13亿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不是靠外资,还是靠我们自己。就汽车行业来说,靠的不是某一家企业,而是整个行业。对于我们HR来说,汽车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的责任,如何发动和激励整个行业人才的积极性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塑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促进人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华晨汽车人力资源部部长宗宇淙
行业有一些新趋势,汽车的采购成本下降,人工成本上升,人员用工的拐点已经出现了,目前华晨人员的成本占总成本百分之四十,我们已经开始紧缩人员用度。人才共享是未来趋势,也是华晨正在做的工作。在对标数据方面,建议组织建立数据分析中心。
吉利集团人力资源政策中心高级经理江皮春
我们一直关注人员效率的提升,对标数据背后的分析非常重要,希望能够深化。各专委会可以跨职能交流,绩效和人员效率交叉等,此外,海外研究也是企业所需要的。
中国重汽人力资源部人事管理室副经理张伟
我关注两个问题。第一,汽车行业人才短缺问题,我们如何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在青少年汽车人才的培养上,把汽车行业作为一颗种子种在小朋友们的心中,来实现未来汽车人才的有效补充。此外,当前大学生招聘压力越来越大,新生代不好管理,95后怎么招、怎么管成为新的课题,希望组织成为校企的媒介,引导学生去车企就业。
第二,在企业的维稳与发展问题上,希望能够组织有改革经验的分享。
CAHRD轮值主席、上汽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朱庆敏
除了集团HR部门参与活动,可以多发动下属企业参加。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本科以上是一个群体,职业教育是一个群体,职业学校比本科院校积极性更高。在职业教育方面,我建议将其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大家都提及的国际化问题,各家企业在国际化上都花费了很多精力研究当地法律法规,其实行业资源可以共享,可以多分享国际前沿经验。
参观交流
会后,与会人员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前往深圳某知名通讯企业交流学习,另一路则参观了汽车人才研究会会员单位航盛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