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775
2013年12月18日,我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应上海市嘉定区的邀请,专程从北京飞赴嘉定,作《关于嘉定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如何把嘉定打造成为“永不落”的底特律》专题报告。
报告会于当日上午9时在上海市嘉定区政府综合办公大楼广厦厅召开。上海市嘉定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领导,区政府各主要部门领导,各镇、街道、主要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等正职领导出席报告会。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出席并主持报告会。
赵福全院长在总结11月份来嘉定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从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嘉定转型发展需要和特强产业转型目标,深入剖析和阐述了他对于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见解和对于嘉定区如何在汽车产业这一区域特强产业上转型发展的观点。
赵福全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和消费大国。保守估计,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可达到3000万辆,占到全球约1/3,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和输出国。要支撑这么庞大的市场,中国和世界都在呼唤着一个像底特律一样的新的“国际汽车产业中心”在中国诞生。
他认为,嘉定拥有国内最完备的汽车产业链,但目前只有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发展比较充分,产业聚集成一定规模,拥有较强实力。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甚至转移压力,底特律就是前车之鉴。而占到汽车产业链利润70%,且更可持续发展的研发、贸易及服务业却刚刚起步,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影响力有限,产业结构极不健康。要做好产业转型和升级,首先要明确“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去哪儿”这三个核心问题,立足眼前,着眼未来,为嘉定汽车产业由简单的整车、零部件制造向汽车产业链高端转型升级做好顶层规划,夯实物质基础。中国汽车产业雄踞世界,这是天时;嘉定作为长三角的枢纽城市,面对海外,辐射内地,这是地利;嘉定地处上海这一中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会,可引全球精英为已用,这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齐备,再加上国内最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基础,使上海嘉定成为打造中国“底特律”的当然选择。嘉定要想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成就“汽车嘉定”的中国传奇,不使其落空或花落旁家,首先必须认清“国际汽车产业中心”的内涵和外延,并站在战略的高度审视中国汽车普及带来机遇及挑战,总结底特律衰败的经验和教训,于迷雾中探寻发展方向,围绕着产业和人才两大议题,做好顶层设计,保证城市健康、可持续、快速、高效的发展,不辜负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产业赋予嘉定的使命。
赵福全在报告最后指出,嘉定作为一座“汽车城”,如何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通过城市改造、技术革新和人才战略,构建“国际汽车产业中心”,成为“永不落”的底特律,进而成为中国产业都市走向国际的样板,才是嘉定目前最应该思考的战略问题甚而百年大计。
赵福全院长的报告博得了阵阵掌声和热烈反响。与会领导和赵福全院长围绕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互动交流。
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高度评价了赵福全院长的报告,他指出,赵院长以全面的视角、专业的分析、权威的解读,将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嘉定特强产业的转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深刻的阐述。赵院长的报告,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嘉定全面的考察调研,透彻地分析了全国、上海及嘉定的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地阐述了十八届三中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及上海自贸区建设对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既有高度的理论性,又有现实的针对性和积极的操作性,对嘉定区切实推进产业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嘉定区要找准推进汽车这一嘉定区特强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点、着力点,创新产业发展管理的体制机制,明确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真正将嘉定上海国际汽车城打造成为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的国际汽车产业中心。
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