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8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
2624
2018年5月25日,以“新时代、新产业、新人才”为主题的第五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 2018)人才分论坛在浙江宁波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简称汽车人才研究会)、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主办,苏州清研车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清新汽车协办。
CICV是国内智能网联领域规格最高的汽车行业交流盛会之一,而人才分论坛的举办充分证明了技术创新离不开新兴人才的培养,也体现了人才发展中产教融合的紧迫性。本次论坛重点围绕智能网联时代下“汽车+”(汽车、IT/互联网、通讯和交通)人才的培养与输送展开,百余位行业专家、领军人物,整车厂、国内外高校集聚一堂,把脉新兴人才的发展大计。
论坛开幕式上,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致辞。他表示:“智能汽车时代下,国家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大规模合作前所未有、对核心技术突破的愿望前所未有,希望与会代表能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人才工作发展的态势以及我们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准确领会与把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政策,认识到当前人才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他指出,从汽车人才研究会对全国重点车企和部分高校的调研分析来看,随着产业边界的模糊及人才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培养相关人才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己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汽车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发展己经到了关键时期。因此,急需加快构建符合未来人才知识、能力需求的车辆专业学科体系,急需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社会化人才培养服务体系。
朱明荣进一步提到,高校的车辆专业学科体系与社会化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的核心是“共享”与“联动”,在聚焦构建学科发展新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对未来人才需求趋势的分析预判上等方面实现共享,在行业与企业、学校合作,企业与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以及企业工程师与实训教师双重身份的建立等方面加强联动,最终实现从业者职业生涯不同阶段成长需要的全覆盖,让从业者入职前的工程教育和入职后的继续教育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在致辞中提到,面对智能制造人才匮乏和中美知识产权竞争的加剧,国务院已提出要立即抓紧智能网联人才的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移,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智能制造人才的全球性超越。目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此指示下,正在着手启动大学加课工程,为汽车、农机、机床等专业领域学生增强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内容的知识储备,并将顺势启动智能制造相关课程在职业教育以及在职工程师培训领域的转化。
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研究员刘义作《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发展报告》。他指出,我国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行业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总量不足2万人,尤其是研发人才缺口大,严重制约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他认为,解决智能网联人才问题需要高校、企业、行业和政府共同努力:高校应继续加强与完善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企业的研发产业链和高校科研的“产业链”深度融合;企业应制定合适的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着手培养并招募一批具有国际前瞻性的高端人才,加快关键技术研发;行业协会需要适时启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工作组人才服务机制,合力打造人才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国际交流机制;政府需要设立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重大项目,并继续推出“引智”政策,面向全球招募复合型顶尖科学家。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导,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谢辉也提出了协同合作的建议。他指出,新工科是一个时代性的挑战、世界性的挑战、社会性的挑战,新工科建设需要全世界、全社会、全链条、全周期的协同参与。
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陆勋海坚信,对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引进,以及对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坚持,会帮助新的技术在行业内快速高效的发展。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百灵给予了回应。他认为,针对汽车行业职业教育非常重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轨缺一不可。同时他还也提出,人工智能离不开高端人才,引领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产学研合作来培养高端人才。
清研车联教育集团副总经理王东兵指出,汽车相关的人才范围在扩大,传统车企仍然是主导者,而培养标准应该是学习型、复合型人才。上汽集团培训中心主任蒋建华介绍了上汽在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目前上汽培训中心新四化方面的课程体系架构已经有200多门课程,100多门已经系统化,所有的线下培训课程对汽车工程师开放。
此外,围绕产教融合、中外办学、新工科、人才培养有效性等内容,天津大学谢辉、上汽集团培训中心蒋建华、吉利汽车罗庆一、同济大学谭丕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刘铁、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肖山展开了圆桌讨论。